分享

中西医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寒证

 长春小中医 2019-01-11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多在婴幼儿期发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随终身。

根据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经验,我们根据是否合并呼吸道感染份为热证和寒证。寒证通常为哮喘慢性期或单纯哮喘发作,而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则为热症。

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过敏现象或者有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发病前兆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流泪等症状。

由于寒症哮喘多为过敏性素质患者,无呼吸道感染,西医治疗以抗过敏性炎症治疗为主,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低剂量茶碱,必要时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由于症状与呼吸道感染或炎症相似,大人缺乏相关知识,往往在早期忽视治疗,也极有可能被误诊。

热症哮喘合并的呼吸道感染通常份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包括支原体感染),西医的治疗措施份别给予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寒症与热症的中医治疗则可根据不同的类型辨证治疗。

热证(热哮)

热证为过敏性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或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的过敏性哮喘,中医认为病因于热,如外感风热之邪;或素体阳盛、痰从热化;或久病阴虚阳亢者,发病多出现热哮之证。

过敏性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

    1、痰热壅肺型
为过敏性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痰粘色黄,咳吐不爽,伴发热口苦,汗出,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近十余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者。

2、阴虚痰热型

散见哮喘合并肺结核,证见气急咳呛,哮鸣声嘶,痰少而粘,口咽干燥,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化痰平喘。


 以上只是一般的寒热份型,临床辨证必须注意寒热的相兼、转化、寒包火证,寒痰化热,热证寒化等情况,辨证施治。

由于气道高反应性是诊断过敏性哮喘的主要指标,也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特征,因此在过敏性哮喘中西医结合诊断中,气道反应性测定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有关中医中薬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可以认为中医对过敏性哮喘的“易感外邪”的认识可能是对气道高反应性的最早的、最为形象的描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