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芦荟开花 2019-01-11

当前临床医生的治疗指南和建议


与典型的nAMD一样,治疗初治的PCV治疗的最重要目标应是在尽量减少治疗负担的同时获得尽可能好的视力预后。在这一点上,EVEREST-II和PLANET研究的结果表明,抗VEGF单药治疗以及PDT联合治疗在1年时提供了良好的视力预后,与典型的nAMD结果相似,因此在有症状的PCV患者中是可接受的初始治疗方案。

因此,在决定每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时,应考虑个体患者和环境的差异(例如PCV的患病率以及ICGA和PDT的可及性)、病变特征和呈现的视力(表7)。抗VEGF单药治疗的优势包括无需使用ICGA和PDT,从而可能简化物流和降低财政负担。还消除了与PDT相关的罕见并发症的风险。然而,如EVEREST-II所示,单药治疗时,抗VEGF注射的数量可能高于联合PDT时的数量。因此,未承诺定期随访和多次注射(平均,12个月内7-8次)的患者可能没有达到临床试验中描述的相同的视力获益。

虽然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风险较低,但重复注射患者的累积风险确实增加。相比之下,根据现有证据证明,初始联合治疗可能会减少长达1年的再治疗需求。相反,在许多国家,特殊设备的需求和维替泊芬PDT的高成本仍然是使用联合治疗作为第一线治疗的主要障碍。在视力非常好的患者中,也存在联合治疗后视力恶化的问题。有建议称,PCV病变的某些特征,如息肉的大小和结构或脉络膜高渗透性、厚度或两者都有,可能有助于预测眼睛对联合治疗的更好反应。然而,这些因素尚未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价


未来研究和不足

如本综述所示,在我们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理解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描述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近期结果更好地告知了PCV各种治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

我们对PCV最佳治疗的理解中的一个重要不足是息肉消退的重要性。联合治疗的主要优势之一似乎是达到更高的息肉消退率。然而,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息肉消退率较高与视力预后更好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在长期随访期间,息肉消退率较高与复发率较低之间也没有明确的直接关联证据。据报告,3年后复发率高达40%至78.6%。在复发性病例中,PDT的重复给药被认为会损伤脉络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导致长期视力丧失。上述试验的1年数据无法检测到这些变化。因此,需要有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来评价复发率和长期视力预后。

另一个重要的差距是缺乏可以预测治疗反应的患者、临床和成像生物标志物。如EVEREST-II研究所示,半数患者对联合治疗反应良好,12个月内仅需要3-4次雷珠单抗注射。同样,在FUJISAN研究中,超过50%的患者接受了雷珠单抗单药治疗,不需要额外的延迟PDT。这些结果表明PCV内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可能在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至少部分通过遗传背景的差异来解释。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脉络膜增厚的眼睛对抗VEGF单药治疗反应不佳。其他结果表明,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的存在可能预示对联合治疗有更好的反应。然而,仅在小型临床病例系列中评价了这些生物标志物。目前的证据体系不足以让我们在治疗的这些方面提供建议和指导。未来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以解决这些知识差距中的每一个差距。

表7. 当前临床医生的治疗指南和建议

BCVA=最佳矫正视力;ICG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OCTA=OCT血管造影术;PCV=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DT=光动力治疗;PED=色素上皮脱离;PRN=必要时;RPE=视网膜色素上皮;SD=谱域;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前关于PDT的证据主要基于使用全剂量PDT的研究。

总之,PCV是nAMD的一种常见亚型,尤其是在亚洲人群中。在本周的综述中,我们根据临床研究和随机试验的最新可用证据,提出了帮助临床医生治疗PCV患者的指南和建议。我们对PCV的理解仍存在重要差距,如息肉消退的意义,这凸显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MCC批号LUC1812539 有效期2019-12-17,过期资料,视同作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