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写诗四:律诗的用韵与对仗

 瑯琊居士 2019-01-11

  诗格律要素--


    学习诗词的写作与鉴赏,首先必须了解诗词的格律组成元素,这是最为基本的知识。格律的元素主要是韵和押韵、四声、平仄、粘对、对仗等等。这些元素好比一把钥匙,只要做完了它,就能顺利地打开格律诗词的大门,就能入室登堂,写出合格的诗词。

    第一节  韵和韵律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诗词里用了韵,就造成一种抑扬和谐、循环往复的音乐美,使得诗词文情并茂,增强艺术感染力,便于朗诵吟哦,也便于记忆。可以说没有韵就不成为诗词。

    一、什么是韵和“押韵”?

    所谓“韵”是指一个字音的收声。大体就是《汉语拼音方案》所讲的韵母所发的音,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

    汉字的字音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具体是:声母由辅音充当;与,韵母由单个元音充当的叫单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充当的叫做复韵母;调,现代汉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

    诗词的押韵,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写作诗歌时,在诗词规定的位置上用韵,为之押韵(也称入韵)。是指在一首诗中,一部分句子(也可以是全部)的末一个字用同一个韵。因为押韵的字都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所以被押韵的字又称为“韵脚”。例如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里,“城”、“征”、“情”、“鸣”的韵母都是“eng”,即同韵字,是押韵的。

    在诗词创作中,为了便于押韵,人们将同韵的字汇集一起,定一个字代表该韵的“韵目”,编成一种专用工具书,这就是“韵书”。这种专用工具书通称为诗韵,意为作诗填词所用的韵书。.

    二、古韵(平水韵)?

    古人作诗押韵按古代所规定的的韵部去选择韵字,主要通行了七百多年的“平水韵”,即今人所谓的“古韵”。“平水”是地名,在今山西临汾。“平水韵”指宋、金时期平水人刘怨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和金代王文郁编的《平水新刊礼部韵略》。这是当时“科举取士”进行格律诗科目考试必须遵循的所谓“官韵”。“平水韵”资料凭借清代初期编定的《佩文诗韵》得以保存和流传。

    平水韵基本反映了宋金之前汉语语音情况。掌握了古韵书的知识,对于研读古代格律诗词很有帮助。

    三、新韵

    目前,现代人作格律诗的标准有两种:一是依据“古韵”(平水韵);一是依据“新韵”(中华新韵)。这两种标准都得到诗词界认可。一般来说,格律诗词的初学者大多依据“新韵”,因为新韵一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为基础,比较容易掌握。

    具体地说,现代汉语拼音中,凡是韵母相同的字,都可以用在同韵上,可以每个韵母的名称为韵目,这就很方便了。例如“公”字拼音为gong,其中g是声母,ong是韵母;虽然它们的声母不一样,但是韵母是一样的,是同韵字。

    关于新韵的韵部,较早出版的《诗韵新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1965年4月出版)分为18韵。而后陆续出版的新韵进一步归类,出现了17韵(秦似编《现代诗韵》)、15韵(星汉编《中华新韵简表》)、14韵(中华诗词编辑部编《中华新韵14韵》)等多种情况。

    现在作诗是“两条腿走路”,可以用“平水韵”,也可以用“中华新韵”。

    四、押韵的规则

    押韵概括起来有五个特点或规则。具体是:

    ㈠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绝句于二、四句押韵。律诗于二、四、六、八句押韵。也就是说在偶数句押韵,而且句子的最末一个字入韵。

    ㈡不论是绝句还是律诗,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㈢一首诗当中,除首句可用邻韵外,其余句子只能一韵到底,中间不许换韵。

    ㈣必须押平声韵。

    ㈤使用的韵字不能重复。

    五、诗的“和韵”

    传统诗词有“和韵”诗词。“和”(读hè)即“一唱一和”的意思。诗人彼此赠寄酬答,或依据前人诗篇的押韵情况再作一首、几首,或自唱自和。这种作品称作“和韵诗”。又叫“次韵”、“依韵”、“叠韵”、“步韵”。

    次韵,又称“步韵”。不仅限用前诗的原韵字,韵脚的先后次序也不能改变。

    用韵,限用前诗的韵字,但韵字的先后次序可以变动。

    依韵,依照前诗所用的韵部来押韵,但不一定采用相同的韵字。

    叠韵,依照自己前诗用过的韵字及其次序,再作一首或数首,即自唱自和。


二、律诗的对仗


   (一)对仗的形式

对仗是写律诗的必要条件。律诗的对仗可以少到只用于一联(颈联)

例如:送李擢游江东 [唐] 王昌龄 

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

离肠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颈联对仗)

东南具古今,归望山云秋。

多到四联都用,这种情况中,常见的是前三联都用对仗。

例如:送韩校书 [唐] 许浑

怅与前欢隔,愁因此会同。

迹高云阁吏,名散雪楼翁。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

酒醒鲈脍美,应在竟陵东。(前三联都对仗) 

    杭州春望 [唐]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青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声春藏苏小家。

红袖纤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前三联都用对仗)

也有后三联都用对仗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后三联都用对仗,极少。)

但是,律诗中最常见的,还是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对仗。

例如:春日忆李白 [唐]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颔联和颈联对仗) 

    鹦鹉 [唐] 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羽,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伎,深藏牢闭后房中。(颔联和颈联对仗)

    明白了律诗的对仗以后,排律的对仗就非常容易了解了。排律也像律诗一样,首联和尾联可以不用对仗;中间无论有多少联语,一律必须用对仗。

    绝句是截取律诗的两联:如果截取首尾两联,就完全不用对仗;如果截取的是后两联,那就前一联对仗而后一联不用对仗;如果截取的是前两联,那就前一联不用对仗而后一联对仗;如果截取的是中间两联,那么全首都要对仗了。

  (二)对仗的种类 

    词性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古代诗人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与今天几乎相同。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性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颜色词 方位词 连绵词 副词 虚词 代词 。

1、名词 名词是一个大类,还可以细分为以下一些小类:

①天文——天 空 日 月 风 云 雨 雪 阴 阳 气 烟 星 斗等;

②时令——春 夏 秋 冬 年 月 日 时 节 昼 夜 晨 昏 晓等;

③地理——地 山 水 江 河 川 海 城 峰 田 石 桥 泥 岭等;

④宫室——房 庐 楼 室 门 巷 街 墙 井 栏 庙 店 殿 庭等;

⑤器物——舟 车 钟 鼓 枕 剑 炉 杯 樽 尺 帆 香 瓶 灯等;

⑥衣饰——衣 裳 襟 领 袖 巾 冠 钗 簪 扇 杖 靴 袍 环等;

⑦饮食——酒 茶 饼 药 丹 餐 茗 酿 浆 饭 肴 菜 羹 蜜等;

⑧文具——笔 墨 纸 砚 印 书 剑 琴 棋 箫 卷 轴 册 毫等;

⑨文学——诗 书 赋 章 句 经 论 字 信 篇 歌 画 文 编等;

⑩植物—— 树 花 草 藤 枝 条 根 茎 叶 柳 禾 萼 蒂等;

⑾动物—— 马 牛 鸡 犬 鸿 雁 禽 猿 骏 蝇 凤 鱼 鸦等;

⑿形体—— 身 心 肌 肤 发 骨 眼 耳 鼻 颊 魂 声 音等;

⒀人事—— 功 名 恩 怨 愁 喜 妆 醉 梦 辞 爱 憎 谈等;

⒁人伦—— 父 母 兄 妻 夫 女 儿 姑 农 将 鬼 仙 贤等;

注:输入法数字外加圈到10为止,11开始,却换成数字外加括号了。

以上的名词分类,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例如“霜”归天文,而“冰”应归地理,但有时候不同门的却是常常并称:“天”和“地”,“雪”和“冰”,“风”和“浪”等等,虽然分属两门,对仗却是最工整。专名只能和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2、动词

3、形容词

这两种词性,古今完全相同,不举例了。值得一提的是,不及物动词(就是动词后面不带对象宾语的,如“奋斗”是动词,但它后面不能带宾语,说成“奋斗我<你、他>”因此,“奋斗”叫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相对。

4、数词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双、孤、独、数(读shuò,屡次)、几、半、再、群、 诸、众

5、方位词

如:东、西、南、北、中、内、外、里、边、侧、前、后、左、右、上、下

6、连绵词只能和连绵词相对,不同词性的连绵词也不能相对。

譬如:①名词连绵词:鸳鸯 鹦鹉 玻璃等; ②形容词连绵词:逶迤 磅礴等; ③动词连绵词:踌躇踊跃等数目词、颜色词、方位词、连绵词都自成一类,这四类词很少和别的词相对。

7、副词,就是用在动词前,表示这个动作的情状、意愿、等等的词。

如:忽、渐、才、乍、已、将(将要)、欲(想要)、拟(打算)、即、皆(共同)、俱(一同)、岂、空、徒(徒然)、枉(枉自)、频、屡、每、亦(也)、却、休(别、不要)、莫、不、只等。

8、虚词:与、和、共、同、并、且、于、而、则、因、为(读去声)、之、乎、也、矣、焉、哉、耶、然、尔等。

9、代词:分为人称代词吾、汝等,指示代词彼、此等,疑问代词何、胡等。

对仗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工对,就是同一门的相对,例如以天文对天文,以人伦对人伦,以颜色对颜色等等;第二类是邻对,例如以天文对时令,以器物对衣服等等;第三类是宽对,就是以名词对名词,以动词对动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其实,律诗受平仄的拘束已经不小,如果在对仗上也处处求工,那么思想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再说,求工太过,就往往弄到同义相对,如“室”对“房”,“别”对“离”,“懒”对“慵”,“同”对“共”等,两句话差不多只有一句的意思,言简意繁,是诗人所忌。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只要能做到宽对,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不必再刻意地寻求工对了。

    总之,格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思想内容服务,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削足适履,以至损害思想内容。如果无原则地追求格律的规范、工整,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八、律诗的句式与节奏

    节奏,就是吟作律诗时的意义单位、感情语气等的停顿,也就是律句的节奏。律诗基本都是五言和七言,所以这里只讲这两种。

    律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这首先是汉语词汇的构成方法(构词法)所决定的。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单音词,一个音节表示一个独立完整的意义,两个单音词有机组合成各种结构,可以用最少的音节表现丰富的意思。

    如:鸟尽(弓藏)——主谓结构 刺眼——动宾结构 秋风——偏正结构 看完——后补结构墙上——方位结构一篇——数量结构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律诗每句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字或七字,却能够表述既丰富的思想内容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由律句字数的奇偶决定的。律句的字数都是单数。由于对句(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都必须押某个韵部的韵字,因此就必须在节奏上与前面的字分开,这样,排除最后一字,五言律句就是四个字,七言律句就是六个字,成了双数,为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创造了条件。具体如下:

    三字句为二|一:稻苗|秀菰米|肥孤烟|直落日|圆  

四字句为二|二: 谁家|别泪 万里|秋风 宫草|微微 清袍|白马

    五字句为四|一,其中四就是四字句,也就是二|二|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六字句为二||四,亦即二||二|二:水近||偏逢|寒气山深||常见|日光或四||二,亦即二|二||二:碧窗|宿雾||蒙蒙朱栱|浮云||细细

七字句为六||一,其中六就是六字句,也分为二||四|一: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长吹|千里|风。或四||二|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需要指出的是,三字句,在五言、七言中就是最后三字,也就是三字尾,它的节奏既可以是二|一,如上举各例,也可以是一|二。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