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诗三境界之初学禁忌汇总-----书生洗碗

 江山携手 2016-05-05

      书生乃诗词初入门者,从刚入门的角度写一些关于学诗的感触,口语满篇旨在这篇文章能给还未入门的诗词爱好者一点收获,书生诗才尚浅还在洗碗,择善而从,切勿盲从。

      君应闻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出王国维《人间词话》。同样,禅宗也有三句话,作为参禅的三种境界: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人生与参禅的三境界常被时人引用,然而因诗人属于小众群体,其实写诗也有着三境界,难以广为人知罢了。在《沧浪诗话》中严羽总结的就很好:“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如果写诗入门了,读此三节,自当感同身受。的确,我们在刚开始学写诗时候,总会出现各种形式的“下笔千言”,有一类朋友是刚学会格律,往往诗写百首,首首孪生;也有一类朋友是尚不谙格律,每以五言、七言句出,每不标律绝,谓之古风,或者是借诗词大家之“不以词害意”为据诡辩,真是无语,明明自己心里是很崇尚能够写出律诗绝句的,奈何还要为此狡辩呢,仅仅是尚未学会而已,可以继续努力学习嘛,概因术业有专攻,所以闻道有先后,希望不要固步自封才好,若得高人指点,更当谦虚学习,错则改之,择善而从,岂能讳疾忌医呢!我敢保证当你一朝得道,绝对就不想再写出那种不伦不类的格律诗了,这就到了第二层境界了。

一、格律方面:

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不对仗还失粘;五忌合掌摞眼;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可以看出网友所总结的诗忌,前4条是格律平仄基础知识,后4条是诗词用字知识。下面我说说自己对此八忌的认识:

1关于前四条

可以随便翻阅格律诗写作方法都有讲解,推荐书是王力老先生的《诗词格律概要》,推荐视频王步高教授《诗词格律与写作》,其中关于孤平的拗救,可百度网友龙吟《拗救大全》看看。

2关于合掌

所谓合掌是指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诗家大忌。为了加强对合掌的认识,现特将《楹联报》王妄君戏拟之《合掌对两串》转录如下。这两串“合掌对”拟得很好很有启发性:其一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其二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3关于摞眼

众所周知,律诗的中二联,即颔联、颈联都要用对仗,因此这两联的句式选择甚为关键,一旦选定句式,出句、对句就同一结构了。此外,律诗一般要求颔联、颈联的句式结构不一样,否则称为“摞眼”,是作诗大忌。姑且莫说今人诗词,即使是唐人,也有犯摞眼之弊的例子。例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中的颔联、颈联为: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不难看出,四句话的前四字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偏正名词短语加偏正动词短语。如果将“芙蓉水”、“薜荔墙”、“千里目”、“九回肠”都看成偏正结构,则四句话结构完全相同,是名副其实的“摞眼”。一犯此忌,诗句就显得呆板了。更有甚者,我闻网友梅亭望月所讲“在对仗双联起步相同的情况下,律诗的首联或者尾联也起步一样,这就是六平头了,至于八平头,那就是呆头了。”

4关于重字

在格律诗中不喜欢有重字或重词,因为重复常常意味着意思和形象的雷同,意味着贫乏和单调。应该力避!

当然有时字、词的重复,也可以起到反复强调以加强语气的效果。  例如崔颢《黄鹤楼》的前四句中“黄鹤”二字,重复了三次,造成了语气的活泼和诗句的空灵。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表示诗意的递进而故意重复,则是完全必要的  例如在句中单字的重复,如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后主:“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是重复字出现在一句中前后两个短句内,表达了诗意的递进。所以,关键是你的重字无字可替,无情可代。

5关于直白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初学者的诗句很难有深度,大都直白,其实写诗最好意在字外,余味无穷。不要说什么李白的诗也很通俗易懂,因为我们很难达到李白的高度,首先你能写出《将进酒》、《蜀道难》,再追求出口成诗,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样的诗句,虽脱口而出,然情之至也。不必着急,多读多看,多明白诗的意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其实这些表现手法我们中学时候就已都学会。

6关于新旧韵混用

其实作为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掌握新韵要比平水韵容易的多。新韵就是普通话声调,找一本新华字典,其中拼音是一二声的字就是平声字,拼音是三四声的字就是仄声字。押韵就是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也就是说只要韵母属于一个韵部的就算押韵了。无论是用新韵还是旧韵,都要一韵到底,不要混用,弄的不伦不类。

附:中华新韵14韵部之36韵母列表(根据2005年中华诗词协会版本)

一、 麻 a ,   ia ,     ua 

 二、 波 o ,   e ,    uo 

三、 皆 ie ,   üe 

四、 开 ai ,  uai 

五、 微 ei ,  ui(uei) 

六、 豪 ao , iao 

七、 尤 ou , iu(iou) 

八、 寒 an , ian , uan,üan 

九、 文 en ,  in(ien),un(uen),  ün(üen) 

十、 唐 ang , iang, uang 

十一、庚 eng , ing(ieng), ong(ueng), iong(eng)

十二、齐 i ,    er , ü 

十三、支 i(零韵母) 

十四、姑   u

新韵掌握之后,再学习平水韵就容易了。所谓的平水韵,无非就是古代人使用的韵表。就像杜甫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我们用中华新韵读着,怎么都读不出来“浮”和“楼、舟、流”韵母读音相似,这就是平水韵和新韵的区别。古代人读“浮”的音肯定和我们不同,所以查查平水韵表就知道了。你写诗之前,想用哪个韵,你就把这个字所在的韵部找出来对着写呗。上网搜的话,推荐“诗词吾爱”网站的诗词格律检测,适合新手。

最后一点注意,就是新韵写的诗,题目后要注明新韵,这是诗词界默认的规矩。

二、内容方面:

解缙《春雨杂述》云:汉魏质厚于文,六朝华浮于实。具文质之中,得华实之宜,惟唐人为然。故后之论诗,以唐为尚。宋人以议论为诗,元人粗豪不脱毡裘潼酪之气,虽欲追唐迈宋,去诗益远矣。诗有别长,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不落言论,不涉理路,如水中月,镜中相,相中色。学诗者如参曹溪之禅,须使直悟上乘,勿坠空有。严生之论,可谓得其三昧。又曰:学诗先除“五俗”,后极“三来”。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此幼学入门事。三来者,神来、气来、情来是也。盖神不来,则浊;气不来,则弱;情不来,则泛。而不关于神,不属于气,不在于情,去此外道也,似是而非也,非真所谓不浊、不弱、不泛也,非得心得髓之妙也。而后世之说,愚谓异于古者,此也。诗三百篇之作,当时闾巷小子能之,后世之作,虽白首巨儒,莫臻其至,岂以古人千百于今世遽如是哉?必有说矣。

《沧浪诗话》中便说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俗体俗意就是格调不高雅、没啥意思的文体。例如俗字脏话诗,谄媚歌颂诗啊,一谓不堪入目,二谓读之无味,总之是感受不到字外的美与情,我感觉网上盛行的老干部体或许就是属于俗体类,有些格律诗则像打油诗或者喊后号。当然真正的打油诗也不算,那天在微信看到一李钟琴网友论到打油诗也不好写,一须顺口,二须有趣,即便是俗话中也要带着雅趣。

俗句俗字就是沿袭剽窃、生吞活剥,读着你的诗根本就是在读原著;或者是整首诗都在用诗意来写诗,而不是用诗来表达诗意,例如很多朋友愿意将诗心啊、诗意啊、梅、兰、竹、菊、风、花、雪、月、韵、酒、朋、笔、墨的写进诗中。哎哟,诗心不是喊出来的,有没有诗心,读诗不就知道了嘛。

俗韵这个我觉的新手一般接触不到,反正就是说写诗选择韵部,不能选那种字少的,本来就不太熟练用那么几个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又何苦选那种偏狭的韵来凑诗呢。

三来者,神来、气来、情来是也。盖神不来,则浊;气不来,则弱;情不来,则泛。

写诗没神韵,没气魄,没感情,估计那就不算诗了,自己读唐诗都能读出哪首哪句不错,读自己的诗就应该也知道好在哪,糙在哪了。当然我们新学,有时候自觉不错,这不要紧,但是一旦有高人指点,那就谦虚的学吧。诗意的高度虽然不分年龄,靠的是是否有诗心,但是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和写作经验也是不行的。

 

    以上是近来我所掌握的写诗忌讳,汇总一下,希望能够给同水平以及后来者一点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