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病求因与《中医四大方证治要》

 德寿堂图书馆 2019-01-11

 

常在我这看病的患者,尤其是带家人或朋友一起来的,见我给他们开的处方基本相似,情不自禁说,咱们的药都差不多呀。

我和他们开玩笑说,看不懂吧!简单的说:一句话,我的主方是补气血的,脏腑那不足,就用那个脏腑的药,把它们——气血带进去就好啦!

其实也就是这样,如:治疗心血不足症

主方:

当归、红花、茯苓、党参、香附、郁金、黄连、清半夏、枣仁、柏子仁、远志、益智仁,百合30。

然后:

肾气不足:加首乌、苁蓉,肾阳虚加锁阳、虚重加淫羊藿。

胃气不足偏寒:加石菖蒲、厚朴,胃气上逆加砂仁,胃阴不足加天花粉。

肝气不疏,肝郁重者:加元胡。

如果阴血严重不足:加生甘草30克

脉滑重者加瓜蒌。

上方,主方是四大方的综合(四君子汤、四物汤、二陈汤、解郁汤——气血痰郁)加养心。凡是心血不足引起之,失眠、多梦,多汗,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及心脏的一切不适之症均可,包括现代医学之冠心病。

任何疾病都不是单一存在的,根据脉象:或伴肾虚,或伴胃气不足、或肝郁,需补充的补充、助之,可袪除则袪除,清之。脉滑重者加瓜蒌。

心在肺下,因此心脏有疾,更多的时候与肺关系密切,我治心疾,一定兼顾肺:用百合。

 

又如:胃病——胃一切不足之症

当归、红花、茯苓、党参、香附、郁金主方

香附、郁金,解郁,郁,一切胃病的根源。

石菖蒲、厚朴——胃寒凉,现在年青人冷饮聂入太过

胃气上逆——砂仁

气滞胃痛——元胡

胃阴不足——天花粉

消谷善饥——乌梅

胃热——生石膏,生麦芽

肝气犯胃——焦山楂

脾虚湿滞——炒苍术

其它:如伴有肾虚则苁蓉、锁阳、首乌等,根据情况,袪有余,补不足。

正个方子用药与脉、症相对,不偏不倚即可。

 

举一反三,临床上,一切脏腑之气血不足之症如此治之必效。道理很简单即:

“邪之所腠,其气必虚”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补不足,损有余”

“补不足,损有余”——中医之根本,永远都不会错,用之立效。

这里我用“用之立效”这一很绝对的口气,一、它是中医治病之大法,二、许多的大夫已经把它忘记了,提醒一下。

 

下面摘录一些中医关于病因方面的资料,供我如上立论做补充

 

中医病因学说

一、外因:风、寒、暑、湿、燥、火

 

二、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五脏属阴,故谓:脏伤则病起于阴也。)

 

三、不内外因:外伤(略)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居处:起居

阴阳:男女

喜怒:七情

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外因致病机理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仅有外感病邪的存在,还不足以形成疾病,必须人体正气不足,才能受到病邪的伤害而发生疾病。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人体突然爱好遭受疾风暴雨的袭击而不发病,就是因人机体正气不虚,具有抗御病邪的能力,所以邪气不能单独伤人。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虚邪之风:四时反常气候,超越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正气不能抗邪于外,就会成为致病因素,病邪乘虚侵入人体而发生疾病。

两虚相得:虚邪(足以致病的不正常气候),人体的正气虚弱,两者相合,乃生疾病。

 

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对外界有害因素的反应。疾病的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故正气是形成疾病的内在因素,外邪是构成疾病的重要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外邪也必须通过内在因素才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的发病学观点。事实上,致病因素是经常存在的,但能否使人发病,关键取决玩友正气的强弱。正气强盛的人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较强,故病邪难于入侵;体质虚弱者,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低下,就容易遭受病邪的侵袭。

如《医学真传》说:“人身本无病也,凡有所病,皆自取之。或耗其精,或劳其神,或夺其气,种种皆致病之由。惟五脏充足,六腑调和,经脉强盛,虽有所伤,亦不为病。若脏腑经脉原有不足,又不知持重调摄,而放纵无常,焉得无病?脏气不足,病在脏;腑气不足,病在腑;经脉不足,病在经脉。阴血虚而不为阳气之守,则阳病;阳气虚而不为阴血之使,则阴病。且正气内虚,而淫邪猖厥,则六淫为病。是病皆从内生,岂由外至?其有外至者,惟暴寒、暴热、骤风、骤雨,伤人皮腠,乍而为病,则脏腑经脉,发之散之,一剂可痊。若先脏腑经脉不足,而复外邪乘之,则治之又有法,必先调其脏腑,和其经脉,正气足而邪自退,即所以散之、发之也。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求其本,必知其原;知其原,治之不远矣。”

 

注:《中医四大方证治要》是我2003年出版的一本中医临床实用书,正如前言所述:掌握四大方,就掌握了治疗诸多疾病,怪病,疑难病症的思路与方法。

治病求因与《中医四大方证治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