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比较

 查理.B.H 2019-01-11
自然界的法则是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但是并非没有法则。
  主要是为了食物而捕猎,食物链从低端到高端,分为很多等级。低端的食物链动物并不是必然被高端食物链动物吃掉。高端食物链动物也不是没有制约。自然界有复杂的相生相克的规则。那么自然界高端动物是如何被食物链制约的呢?高端动物和低端动物都是生物,高端动物主要是吃老弱病残孕幼的成员,从而保持平衡。在物竞天择的长期竞争后,高端动物不能轻松吃掉所有的低端动物,他们达到一种平衡。动物之间的捕猎是有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物理制约因素。动物捕猎必须靠体力自己去捕食,所以即便是高端动物的捕猎范围也会有限,给低端生物有了生存的空间和可能。各种生物之间的基础都是生物能量,都是生物的自身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是仗着自己的无敌的身体无限的去捕猎灭绝低端的生物。食物链的复杂保证了各种物种之间都有生存的可能。高端动物的数量往往远远少于低端动物,不会出现食物链倒置的情况:高端动物数量大大超过低端动物,这自然导致高端动物没有食物而死亡,从而数量再次达到一种平衡。
  人类是一个特例,作为没有天敌的人类,数量超量增长而没有有效的制约因素,导致人类已经脱离了大自然的食物链,但是自己制约机制还不是太完善。
  在没有外来星球撞击等重大地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地球生物圈做到很好的可持续发展。各种物种已经进化到很充分的程度,很难突然出现也几乎没有出现灭绝众多生物物种的生物物种。但是人类是绝对的一个例外。人类已经不主要靠体力成为正在灭绝众多生物物种,并且仍然不管不顾自己这种可能的能力,特别是人类作为自然界一个独特的个例,已经具备了灭绝自己和整个生物圈的能力,并且从时间概率上讲非常大。人类刚刚掌握了氢弹和导弹不几年,就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人类刚刚制造出原子弹,就应用在战争之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人类讨论这个问题的高潮,但是这个威胁并没有消除。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和倾向于可持续性发展下去的而不是自我毁灭机制的自然界相比还有很大偏差。
  1)虽然自然界充满了微观上的弱肉强食,但是整体却非常平衡发展,有严格的相生相克的食物链,在这个链条上,没有绝对强势并无限扩张的物种。
   2)在食物链等级高位置的强势生物系统性的数量减少,且不贪婪,不浪费任何下层级的食物链上的食物。相比之下,人类相当贪婪。人类的生存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食物了。现在人类的生存除了食物,还有自己的社会娱乐,并因此以经济和钱作为媒介进行社会组织。所以人会需要生存必需品之外的房地产和黄金首饰等和维持生命不相干的东西。当然,房地产本意也是为了人居住,不过占地过大,加上交通,很大的面积才能养活一个除了吃还有各种需要的人类。房地产的效率和人生存必须的食物比较起来比较低。大量的食物才相当于一座小的房屋。也就是说人类是倾向于贪婪的索取超过自己食物需要的各种需求,甚至以大量的自然界的退化为代价。
   人类成为绝对强势的物种,连可能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的微生物,致病菌等也已经逐渐退出威胁人类的范围,例如天花病毒等。这些生物主要都是化学和生物体。而生命存在的条件较为苛刻,人类可以创造条件让这些对人类的致病菌基本无法影响人类生存。当然,人类身体本身也是脆弱的。人类如果相互进行生物化学武器袭击的话,也无法逃脱武器的袭击。当然,还包括核武器。在这些武器的作用下,即便是将来克隆出更高级的人类,那么打败现在的人类的方法可以是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便是更高智商的生物,也必须是使用工具去进攻而不仅仅是身体。
   3)人类似乎较注意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严重挤压了自然界的生物圈。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其它物种的交叉和共存远远没有自然界那样有效和复杂。为了人类生存,人类把大多数地球上可利用的土地种上了人类食谱适合的粮食,并养殖人类食谱中需要的牲畜等,这些人类需要的物种大大超过了自然界内它们可能达到的生存空间,和人类一起挤压了其它物种的生存空间。而且人类消费这些物种的数量和种类也是不平衡的。很多地区,某些民族的食物或者数量和种类过多,或者某些民族的食物的数量和种类过少。不过人类的自我调节机制呢?人类扩张之后的结果是地球的生物圈丰富程度减小了。所以地球的光合作用转化为生物圈的能量减少了。而人类自己则利用了其它能源,燃烧过去地质时期的化石能源,利用核能。这些都增加了地球变暖的程度。而且减少了地球氧气的产出。植物减少了。例如亚马逊流域等地区的热带雨林。或者人类影响下生物圈生物生存不平衡了,例如澳大利亚的兔子泛滥,没有足够的天敌的制约,靠人类去枪打。当然类似的是,人类是不是也过量过度泛滥了?如果按照生物圈的机制,食物链高等级的生物的数量必须小于食物链低等级的生物。作为没有天敌实际上已经是食物链最高等级的人类如果按照生物圈的机制,应该是数量远小于现在的人类的数量。那么问题是,如果人类想维持自己数量超量的现状(并且将来还会数量进一步激增)的情况下,用什么机制来保证人类不按照生物圈的制约机制约束下还可以和生物圈共赢共存呢?因为:
   4)人类虽然相当进步,但是还不能离开生物圈。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粮食,人类无法生存。所以人类还不能脱离生物圈自己生存,虽然人类可以上月球不久可能去火星,但是都必须依赖地球生物圈提供的氧气和能量或者把生物物种搬到可能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或者宇宙飞行器上去,或者按照生物的方法克隆新的植物品种。所以人类不要轻视地球生物圈,人类的能力还不能另起炉灶。人类不能置自然界生物圈于不顾。而且人类很多理念还和生物圈达到的理念有相当的距离。
  5)实际上食物链层级的说法也有问题。自然界的食物链比人类的食物链金字塔理论要复杂。老虎虽然在人们常识上的食物链的最顶端,但是并不能吃例如蚂蚁这样的昆虫。蚂蚁的天敌很少,只有食蚁兽在美洲才有,吃蚂蚁的哺乳动物几乎并不能不被其它哺乳动物制约,所以蚂蚁这种身体小,能上树,能在地下生存的昆虫并不是在食物链的低端。食物链如果非常复杂,那么食物链之间不只是一种弱肉强食的关系,各种生物差异化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环境。所以经过亿万年的进化,空中有鸟,地面有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淡水生物和咸水生物,昆虫,微生物。在一个地方往往多种生物共存共生,吃与被吃是基本的法则,但是比较固定。老虎也不是什么都能捕食。人类是什么都捕食,汉族以前出现的满汉全席更是追着找各种山珍海味,意义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蟒蛇是个很好的例子,很能吃,一下就吞一只羊,但是蟒蛇不和人类那样,整天狼吞虎咽的吃,蟒蛇吞下一只羊好几个月就不用吃东西了。并不像人类那样浪费。
  6)人类并不是脑容量比例最大的生物,也不是社会性最强的社会最和谐的生物。
   社会是生物群落增长到高级阶段形成的一种相互配合。昆虫很多形成了社会性,例如蚂蚁。有社会性的动物脑容量比例相对较大。蚂蚁是脑容量比例最大的生物。蚂蚁是高超的建筑师,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爬行动物以前的动物和鸟儿基本上是各顾各。它们生存在一起之间也是一种竞争关系,吃到食物的就活下来。哺乳动物的社会性比较明显了,有的形成一个王。不过哺乳动物的王一般是种群中最强的两只打斗分出来的。哺乳动物和大多数群居动物很好出现人类的那种打群架的情况。人类没有了天敌,而人类的社会存在理论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而不是很完善的时候,才出现了人类自相残杀频繁的情况。人类的社会存续实践还有很大的完善的空间。
   人类的自相残杀现在基本不是捕食的目的,不过也往往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人类通过工具,捕食或者种植作物获得食物已经比人类之间掠夺和残杀要容易的多。人类之间的残杀更多的可能是不太聪明的表现,也可能是太聪明的表现。人类的自相残杀已经不仅仅是肢体的范围,而是利用工具。自然界,每一次进化可能导致生存空间的重新洗牌,而人类每一次获得超越其它人群的武器的时候,容易发生战争,虽然都不是以捕食为目的。例如从冷兵器到热兵器转化。例如热兵器移植到船上,飞机上的变化到核武器等先进武器的发明。人类智慧和科技的发展的同时,还没有发展出一种普适的成熟的社会治理理论来管理自己以及和自然界的关系,所以人类还没有信心将来防止可能的自我的或者针对自然界的毁灭。
   人类控制自己的消费上有问题。消费了很多不需要的效率低的东西。人类控制自己繁殖的数量上有问题。由于生物的繁殖是幂的数量的增值过程。缺乏生物食物链控制性的人类控制自己的繁殖数量的合理方式还没有很成熟,当然,在中国曾经实行了一代人的独生子女政策。欧洲虽然没有施行独生子女政策,但是人口呈现负增长的情况可见人类也有了很大成都的自我数量控制。动物界有很多的控制自己数量的机制。例如蚂蚁只是蚁后才有生育能力的做法。但是从趋势上来说,紧接着的几十年里,人类数量将继续呈现相当高的增长率是不争的事实。这正好印证了人类的难以自我控制的担忧。
   另外,人类的如何能达到自我满足的消费方式也令人担忧。以前不需要汽车,现在汽车很多了。各种家用电器使用。各种城市和农村的设施的建设。人类利用几乎所有可利用的土地去生产自己需要的粮食,并用这些食品的超量生产换取更优越的生活条件-许多实际上没有太大的生物合理性却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有很大的影响-而导致和生物圈的矛盾。
   人类虽然掌握了强大的科技能力,并生产了众多的产品,但是一方面很多人买的衣服连穿都不穿利用很低,另一方面很多低阶层的人终日在生产线上劳动甚至比动物的捕食还要辛苦。中国的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改朝换代的政权更迭方式至今还没有替代的成熟方式。人和人之间关系仍然相当紧张,效率也很低。总之,能够打败人类的是人类自己。动物之间已经基本消除了同种生物之间的自相残杀情况,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相生相克的生存机制。人类还有一些异化的消费嗜好和互不信任的关系构架。自然界的法则下形成的生物圈,生物会觉得地球很大,人类法则下的地球,会感觉很小,似乎地球的另一边都有很多自己需要的东西,例如矿石,森林,渔业。众多的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还有很多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这都是生物圈的生物们所没有的。生物之间的普遍的差异化生存方式在许多国家的治理机制中体现的比较薄弱。生产重复竞争,人们生活方式雷同,差别生活方式越来越小。例如中国的房地产,催促人们都要买车买房,结果很多人买车也利用率低,买房太大空置率高,浪费很多资源,而且增加了社会的不平衡感。
   人类的相生相克的原理很不成熟,很不完善。如果人类像动物弱肉强食,但是人类打的是使用武器的。同类之间也不是动物之间那种同种之间不打,或者只是争王位或者配偶的少数个体。人类更倾向于同类之间大规模的战争。现在人类强势控制着底层人民,儒家文化位尊的和家族中位高的控制下层人的做法也各种方式无不使用之极,都让人感觉人类的社会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看见过蚂蚁打群架。不过这两种蚂蚁是大小不一样的。也是争地盘。打得真是昏天黑地的,激烈程度几乎不亚于人类的任何一次战争。不过现在城市的人已经很少见到辛勤的蚂蚁了。人类已经把它们赶出了自己的生活圈。


蚂蚁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很发达的先进的生活理念。
“与蚂蚁互动形成的生物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与蚂蚁共生的生物,或专性或间性,植物超过了52科465种,动物则达到了数千种,还有大量未知的真菌和微生物。蚂蚁的显微照片蚂蚁正在使用着非凡的生存策略——种植真菌,收获种子,放牧产蜜昆虫,编制巢穴,合作捕食,社会性寄生,蓄奴——这些都极大地刺激着科学家和公众的好奇心。蚂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诀就在于它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群体中。它们一起工作,一起建筑巢穴,使它们的卵与后代能在其中安全成长。”
人类往往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动物,但是比较蚂蚁还是脑容量低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