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66岁,由另一患者介绍而来,2015年3月5日初诊: 主诉失眠、头晕30余年。刻下症:失眠,头昏沉,困乏无力,心慌、气短,两胁胀甚,口干口苦,恶心,胃胀,大便溏,日一行,早起即大便,有时烘热,无汗,无盗汗,近感冒,但余咽痒、咳嗽偶作,既往高血压病史。舌淡红苔白润,脉弦细。 柴胡12,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桂枝10,茯苓15,生龙牡各15,苍术10,桔梗10,生姜3片,大枣4枚,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分析:头晕、胁痛、恶心,纳少,口干口苦,为少阳;头沉、胃胀、便溏、恶寒,为饮;心慌、气短、胸闷为水汽上冲,太阳太阴合病;烘热、口干,有阳明热象,故辨六经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处方为柴胡加龙牡去大黄铅丹加苍术桔梗汤证。方中以小柴胡汤治在少阳;苓桂术甘汤解表利饮;加桔梗利咽。 按:失眠之病,没有专病专方,同样辨六经、辨方证而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