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唐僧的一句话“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其实,不管是僧人还是道士,都喜欢自称贫僧或贫道。那么为什么他们总如此自称呢?僧人和道士真的很贫吗?
当然,这里的贫并不是说他们贫穷,古代和尚并不贫穷,今天的和尚更不贫穷,现代社会里已经很少贫穷的苦行僧。事实上,佛教由当年的印度王子释迦摩尼创立,一开始,作为一个王子他就是不贫穷的 ,而且在印度自始至终也没有贫僧这样的说法。而贫僧这种僧人的自称,是佛教传入我国之后,慢慢形成的。并且,贫道一开始只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道士自称,佛教传入后,很多东西学习了道教,僧人也开始自称贫道。但后来,为了把僧人和 道士进行区分,又慢慢开始自称贫僧。
贫道和贫僧的“贫”既然不是贫穷的意思,那是什么意思呢?在佛经的《百论疏》中这样解释道:“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自谦之称”,这是最合理的解释,所以由此可见,之所以道士、和尚自称“贫道”和“贫僧”,只是他们自谦的一种称呼。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都是非常讲究“谦虚”的,老子《道德经》一直在告诫人们要“处下”“柔弱”,而处下就是一种谦虚。佛家所讲的无毒“贪嗔痴慢疑”里面把傲慢当作是一毒,所以也是主张谦虚的。
所以贫道和贫僧的“贫”我们应该理解为少、缺乏的意思,而“道”则指的是道行、修行。而道士和和尚自称“贫僧”“贫道”意思就是自己道行还不够,修行远远没有到家。这样来看,他们自谦表示自己的修行还浅,并没修炼到家。而值得一提的问题是,僧人真的很穷吗?
对于僧人来说,现在被很多人所诟病的就是寺庙道观的收费问题,特别是少林寺、龙虎山过高的门票价格让人望而却步。其实,这些收入绝大部分是归当地旅游部门的,真正到僧人手里的是非常少。那又有人说了,出了门票收入,香火钱也很客观啊,要知道在那些知名寺庙,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有很多阔绰的可是动辄上千块的捐功德。其实,香火钱的分配寺庙也有严格的规定。
对于寺庙的财产是属于寺庙共有的,僧人没有私产,正所谓出家人,皈依了佛祖,就该六根清净。所以,人们常常说的“富庙穷和尚”就是这个道理,你看寺庙收入很高,但那是寺庙的,并不代表僧人就富有。而寺庙的财产,出了维护僧侣的日常生活开支,还要维护寺庙的基础建设,而剩下的绝大部分对于慈悲为怀的他们来说,都捐献给了有需要的人做了慈善。
道士和尚们为什么自称贫僧贫道,他们真的很穷吗?看了以上内容,大家都应该知晓贫僧贫道的真正含义了!而和尚们尽管不富裕,但是也没有他们所言的那么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