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却自家无尽财,却持钵儿效乞丐,你说他穷不?自称“贫僧”理所当然!但有人说今天的和尚已经很难自称“贫僧”,因为已经很难看到托钵乞食的和尚,很多和尚都是养尊处优,有钱有闲。但今天我们讨论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为什么和尚自称贫僧,而有的和尚却自称老衲,贫僧和老衲有什么区别。 一、和尚为什么自称贫僧? 大家看吴承恩的《西游记》,唐僧最让大家熟悉的一句台词是:“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取经。”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大家最熟悉的台词是全真道士丘处机的:“贫道平生所学,稍足自慰的只有三件……”。可见,“贫”不是和尚的专用词,道士也用。 ![]() 其实,我们知道佛教源自古天竺,也就是印度,但是印度的和尚并没有“贫僧”的自称,这个词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个本土化的名词,而这一个词则源于道教。因为道士自称贫道,而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多东西沿袭了道教,所以和尚一开始也自称“贫道”,但是发展到后来,为了区别和尚和道士,和尚才开始自称“贫僧“。那么,和尚和道士为何自称“贫僧”和“贫道”?是表示自己很穷吗?错了,这里的“贫”并不是指“贫穷”。 ![]() 佛经的《百论疏》里有解释:“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沙门自己的谦称。”“贫”是“乏”、“少”,“道”是“圣道”、“修行”,对人自称“贫道”就是谦称自己修行还没到家的意思。所以,不管是道士自称“贫道”,还是和尚自称“贫僧”代替,尼姑则自称“贫尼”,都是自谦“道业不足”的一个道理。 ![]() 二、和尚为什么自称”老衲“ 关于和尚的自称,除了”贫僧“,还有一个不得不提,那就是”老衲“。老衲也是指的贫穷的意思。为什么呢?查查字典,“衲”即补缀之意。在古代,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想现在这么富有,穿衣服都是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常有的事情。在那时候,女人最重要的家务就是缝补衣服,自己做衣服,纳鞋底,你看那些电视剧,街坊邻居闲聊的时候,为丈夫补衣服、为儿孙纳鞋底儿也是常事。所谓“纳鞋底”,即:用结实的麻绳缝制多层碎布拼成的耐磨布——鞋底。僧人没有家室,当然衲鞋衲衣都的自己动手,僧人们将化缘而来的布头布片补缀连合,衲成僧衣称“百衲衣”,所以,他们常自称“老衲”或“贫衲”了。 所以,老衲才是因为穷,而对自己的称谓。但是,还有一个细节,我们可能会发现,那些自称”老衲“的人一般都是方丈主持级别或者有身份的人,而自称贫僧的的和尚大多是一般的普通和尚,而还有一些年龄不大的和尚自称”小僧“的。所以,不管怎么说,这些自称都体现了作为和尚的谦虚。 ![]() 三、和尚真的很穷吗? 对于现在的和尚自称”贫僧“”老衲“,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现在哪里还穷啊,都穿的熠熠生辉的袈裟,哪里还有百衲衣,更没有和尚象以前那样托钵乞食了。那么,和尚到底穷不穷呢?真的象网络上所说,他们开豪车,用苹果吗?其实这都是一些少数现象,也是一种表象,真正的佛子是不会那么做的。 因为,真正的佛子都会恪守佛教戒律,佛教戒律规定:“一切亡比丘物,尽属四方僧。”意思也就是说,和尚是没有私人的财产的,寺庙是经济共有的,僧人的所有衣食供给、生老病死都是由寺院承担。所以,你看现在寺庙不管门票和香火收入多高,那都是属于寺庙的财产,而不是某个和尚的,所以有一句俗语叫“富庙穷和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和道理。 道友们,你们觉得现在的出家人还穷吗?关于他们自称”贫僧“或”老衲“,你们有什么看法?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