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逯欣心:哪有那么多“应该”

 道德经学用 2019-01-11

我有个朋友,是个很浪漫、很细心的双鱼座女生,她先生是香港人。今儿我们夫妻俩和他们夫妻一起吃中饭。

她和我先生性格很像,而我则刚好和她先生的性格又极其类似,所以聊得特别起劲。

 

席间朋友聊起她和先生相处时,总觉得先生不够体贴、与她不够默契、太粗线条,如果自己不是一二三说得清清楚楚,先生就不会去做。

当每次说到自己先生时,朋友蹦出最多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他应该……”

 

当时,我先生开始自黑,以自己为例,幽默地告诉朋友,以前自己也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会对别人要求特别高,界限特别清晰,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像他想的那样做好。

 

可事实是,几乎没有人,也包括我在内,能达到他的要求。每天总有不同的人、在形形色色的事情中,不断碰触他的界限,搞得急脾气的他总是不断在停火和走火之间游移!

 

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又经过了这么多年与我的磨合,我先生渐渐总结出来自己的经验:

 

一、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生命之花,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生活环境,即使是夫妻,也根本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改造和要求对方。

所以,没有什么“应该”的存在。若有,就是自己不想让自己痛快。

 

二、每对夫妻都是自己亲自操刀,把对方改造成与自己互补的状态,所以不能怪对方。

就像我们十年的相处,他总担心我进厨房会切到手、点着房子,所以为了买个安心,他规定我们家里“欣心和猫不准进厨房!”于是活生生地把我培养成了一个双手不沾阳春水的少奶奶。

 

我先生说,在别人眼里的我是个能干的人;唯独在他眼里,我什么都不会,绝对属于生活白痴,所以他只能来照顾我!一因此,这不是我这个人的问题,而是他自己的心态问题。

他说:“都是自己作的,这能怪谁呢?”

 

三、自己想要什么,就要用对方能明白的方式,告诉他。不能等着对方自己“悟”!

我先生很会生活,平时总是小礼物不断,生活中处处有惊喜。而我是个神经很大条的人,他不说,我是不会想到这些的。

 

于是,我和他之间的对话经常是:“你直接说你想要什么啊?你不说,我哪儿知道呢……”

一次两次,他还生气,后来习惯了,就懒得理我了。他自己照旧浪漫他的,我也依然是大条我的。

 

我先生例子举得有趣又生动,我们之间和朋友夫妻之间的案例又完全一样,所以我先生和她的心路历程也一模一样。

于是我先生一边说,我朋友一边笑得前仰后合,不停的说:“对对对,就是这样!”

 

最后,我先生告诉我朋友:夫妻是一种融合,唯有你柔软时才能够融合;如果你是坚硬的,你怎么能够融合呢?

我们之所以“坚硬”,是因为我们心里关于“应该”、“正确”的自我判断太多了!

 

就像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说的“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个世间的善恶美丑,标准都在人心。

只要我们站得更高一些、让自己的心更宽容一些,关于是非对错、“你应该”的想法再放下一点,自己就更舒服一点。

 

所以,夫妻之间不要关注对方不好的那一面,要放大他的优点。

生活的状态,就是我们一颗心的状态。一颗心时常是柔软的、感恩的、快乐的,看什么都是幸福的!

 

一顿中饭,从中午11点半吃到了下午3点半。回去的路上,我们收到朋友夫妻俩的信息,说:我们在路上还在回味,两个人笑得不行不行的……

我先生回复说:朋友嘛,在一起不就是传播正能量嘛!

 

逯欣心

201915日,第3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