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清朝爵位“不入八分”

 钱贝勒285 2019-01-11

今天想起《清史稿》中记载“不入八分”与“入八分”,很少有人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想起来就查了一下。

据《清史稿》中《卷一百六十一皇子世表》有讲述,是一种分封制度,在顺治六年,复定为亲、郡王至奉恩将军凡十二等,有功封,有恩封,有考封。惟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王,以佐命殊勋,世袭罔替。其他亲、郡王,则世降一等,有至镇国公、辅国公而仍延世赏者。若以旁支分封,则降至奉恩将军,迨世次已尽,不复承袭。

上面是具体的资料,可以分析出,原来这里的“八分”是享受八种待遇的标准,而“入八分”更是指可代表八旗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重事的权力。“不入八分”是不能享受这八种待遇。

在爱新觉罗家庭内,八分是对分配与待遇的规定。开始于清代顺治,宗室之待遇,有所谓“八分”。尊上对下的礼遇,而形成的礼仪。其义为礼、道、理。将其放在爵位前面,有“礼的、道的”意思,以八分为最优。

八种待遇是

朱轮(红车轮)

紫缰(乘马用的缰绳)

宝石顶(一品用珊瑚顶,宝石顶在珊瑚顶之上)

双眼花翎

牛角灯

茶搭子

马坐褥

门钉(府门上的钉)。

从清代定宗室的爵位为十二等,自贝子以上四等皆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其中入八分者,得与满洲亲王、贝勒等一体分左右翼列班,不入八分者,各随旗行走。显而易见,入八分与不入八分,在待遇上有鲜明的差别。而到了顺治朝则有部分拥有当然议政权的王公失去了议政权如豪格。所以有了入八分王公和不入八分王公之分。在康雍乾三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渐渐失去作用至乾隆52年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入八分才只剩下纯粹的待遇与身份意义。

而不入八分镇国公是清朝爵位,与入八分镇国公(或者称为奉恩镇国公,简称镇国公)不同,在入八分辅国公以下,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上,为第七等爵。

清朝宗室贵族的等级制度,自和硕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共6个等级的贵族统称“入八分公”,与之相区别的,有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等六级爵位,则统称“不入八分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