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天地】古玉的艺术风格——战国时期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1-12

“战国”一词,原不指时代,仅指代东周时期连年进行兼并战争的七大国(魏、赵、韩、齐、楚、秦、燕)。直至西汉末年刘向汇编《战国策》,才将“战国”作为时代名称。


自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可谓“古今一大变革之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发生重大转折,而作为重要手工行业之一的“制玉”亦不例外,在工艺技法不断进步、应用范围愈加扩大的基础上,造形品类与艺术风格开始出现新的表征。



1

规律纹样

春秋战国之交,于浮雕虺龙纹流行的同时,部分用以表示虺龙纹眼睛、毛发、羽冠之形象细节的圆圈纹、扭丝纹、网格纹等日趋消失。构成虺龙主体的云纹、谷纹及S纹也偏离原位,逐渐解体简化作线刻或浮雕形式的云谷相杂纹。

图1 春秋晚期 龙形佩


至战国时,繁缛具象纹饰继续简化抽象。云纹、谷纹从云谷相杂纹中独立而出,以浮雕和线刻形式用于整体纹饰设计。

图2 战国时期 龙形佩


此后蒲纹、乳钉纹也在谷纹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抽离,并形成阶梯式连线乳丁纹、V字形连线乳丁纹及丁字形云纹等。这类纹样的大量出现与广泛应用,使得战国玉器普遍呈现出简化抽象、整齐规律的纹饰基调。

图3 战国晚期 龙形佩

图4 战国晚期 龙形觿



2

  创新形制

随着工艺、纹饰及用途等方面的发展演化,战国玉器形制也逐渐产生突破与改变,不再完全恪守基本的造形传统。

图5 战国晚期 双龙凤纹珩


部分玉器的制作由钉线打稿切锯法完成,尤其是璧、珩等,在形态与弧度趋势上均不同于春秋时“环形分割法”所得,已突破整圆的局限,具有较大变化空间。与此同时,外侧边料开始保留,并利用造形镂空及平面立体化等多重技法将纹饰与造形巧妙融合。从整体来看,虽仍存有基本轮廓形态,但在具体处理手法与表现方式上却与传统做法大相径庭,是一种崭新的出廓样式。

图6 战国时期 龙纹璧


而作为东周佩玉的集大成者,组玉佩在战国时依旧秉持“中轴平衡、左右对称”基本原则,由珩、璧、觿、龙形佩及多龙纹镂空佩等为主要零件串连而成。

图7 战国时期 玉组佩


其中,新兴的龙形佩、多龙纹镂空佩等皆以长条状蛇身龙纹为基调,运用纯熟的镂空及平面立体化技法使形象轮廓随玉料变化,若多个形象同现则另借由共享、依附或交叠等方式组合,形成这一时期所特有的群体动物镂空样式。

      图8 战国时期 镂空龙凤纹佩



3

 一体成形

战国玉器采精工设计。既有与金银错、鎏金等巧妙结合的构件,也见依料而成的“连锁”饰器。


这类“连锁”饰器通常以主体饰件和连接活环构成,由一厚块玉料预先规划分层,再运用局部切割与镂空于各层制作一定数量的主体饰件及连接活环,各主体饰件间以活环相衔,不见续加接口。此种将体积转化作面积的特殊“一体成形”工艺在战国时颇为流行,为这一时期玉器艺术精品的产生创造出有利条件。

图9 战国时期 兽首玉带钩


战国早期承续春秋晚期作风,直至中期随着工艺技法的不断纯熟、规律纹样的相继兴起、创新形制的大量产生以及平面立体化处理方式的出现,其自身典型艺术风格才逐步奠定。这一系列变化深刻影响汉代制玉发展,使汉代玉器逐步走向立体化的巅峰。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