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斑赤蜻Sympetrum striolatum (Charpentier, 1840),成虫:身长45-48mm左右,是赤蜻属体型最大的品种之一。雄性主色调红色,翅染黄褐色,腿外缘黄褐色,与普通赤蜻极为相似;雌性有两种色型,红色和褐色。稚虫7月份羽化,飞行期很长,9月份大量出现,一直到11月初都能见到交尾产卵。9-10月是产卵旺季,卵来年孵化,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此刻天气凉爽,它们喜欢停落枝头或显眼的石头上沐浴阳光等待配偶。 赤蜻雄性未熟(左)和雌性未熟(右),此刻雌雄外观基本一样,雌性腹具黑斑 成熟的条斑赤蜻雌性红色型(上)和褐色型(下) 半成熟的条斑赤蜻雄(上)和成熟的雄性(下) 成熟雌性、雄性外观区别比较明显,交配季节都喜欢高落在显眼的枝头,晚秋更喜欢突出石壁沐浴阳光,不时起飞捕食路过的小昆虫,然后落回原处,全都是为了吸引等待异性,大多数情况是雌性主动寻找雄性。 雄性,面额红色,落在石头上等待配偶,时而起飞捕食路过昆虫,然后回来原处。 雌性黄脸 7月中下旬就开始交尾产卵,会一直持续到10月末。 交尾中(上),交尾完毕后有的会打开停留一会,或连接直接前往产卵水域。串联侧面图(下)前雄性,后雌性交尾完毕。 串联正面图,前雄性,后雌性交尾完毕后连接在一起停歇一会儿。 产卵季节,条斑赤蜻成双成对来到水塘争先恐后点水产卵,蜻蜓点水就是在产卵,每次点水产下1-5枚卵不等,要看空中停留时间。期间有些落单雄性也来此巡飞,寻找机会。产卵水域不尽相同,有深水区也有浅水区;有的产在裸露的石头上,也有在漂浮的水草上。卵在不同时间段孵化,这样能够保证成活率更高。条斑赤蜻的卵即使都产在同一地点也不会同一时间全部孵化,会先后持续1-2个月(甚至时间更长)孵化。这也是亿万年来进化演变、适者生存的必然结果吧。在家庭饲养条件下,一模一样的环境卵的孵化期却不一样,野外的生存环境完全不一样,孵化期可能会拉得更长,这是种群进化自我保护的结果。试想如果所有卵同时孵化,一旦外部条件环境发生剧变,给它们带来的就是灭绝之灾。 连接的条斑赤蜻点水产卵,8-9月份开始直到11月初还能见到它们产卵的身影。 卵及其稚虫: 室内饲养,9.28条斑赤蜻的卵入水后颜色变黑,有的开始裂壳,一个月左右孵化出稚虫。 10.29,30天后,有急性子的就率先破壳而出,继而每天都有新生命诞生,到了第五天开始较大面积孵化,然后陆陆续续每天都有刚刚孵化的。二十多天后,老大已经多次蜕皮6龄了,老丫才出世,老大依仗身高马大,随意吞食一母同胞的小弟弟小妹妹。第一次蜕皮是破壳后几分钟就开始了,出来后有的会漂浮水面,有的水底缓慢移动,有的会躲藏起来一动不动。3-4天左右后第二次蜕皮,一直持续到第六次,然后蜕皮时间延长。 刚刚孵化经过第一次蜕皮后,好些稚虫漂浮在水面。 蜻蜓世界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后出生的稚虫一不留神就会被先前出生的强者生吞或者被吃掉大半,侥幸剩下的都是强者,等待弱者的只有死亡。人工饲养水虿成百上千只,放在一个容器里,如不加干预不投放饵料,后出来的肯定要成为哥哥姐姐的盘中美餐,一个月后可能就会剩下一只或几只,后孵化的会被全部吃掉。先前我们见到的数以百计的卵,剩下的已经不是很多了,仔细观察时常还有新生命出现。野外自然生存环境,蜻蜓到处点水,把卵产在不同的地方,因此避免同室操戈互相残杀的局面。水虿出生后不会到处游走,会躲藏在隐蔽处一动不动,捕食路过嘴边的微生物。长大了,只要能吞下什么活物都吃。到了后期蜕皮时间延长,经常躲在隐蔽处一动不动,以致整个身体会长满绿青苔。 卵的生存条件环境一模一样,三枚卵其中一枚孵化了,另外两枚不会紧随其后孵化,可能三五天后,也可能一两个月之后,或许有的会滞育到来年。三枚卵其中一枚裂开稚虫挣脱出来,准备几分钟后似乎身体还没有展就开始第一次蜕皮。
刚刚出生的稚虫卷缩的身体渐渐打开 身体刚刚伸直,腿还没有完全打开,第一次蜕皮的序幕就拉开了,间隔只有几秒钟。按出壳时计算时间也就几分钟。当背部隆起时,似乎整个身体变成一大团,因为身体太柔软了。 头和两条前腿先先出来,接着两条中腿出来奋力往外挣脱。由此可以想象每一个微观世界的生命,没有父母的呵护生来就要靠自己拼搏成长,有不幸的,瞬间就被吃掉了。能够羽化笑到最后都是优胜劣汰的产物,都是生命的强者。看看危机四伏的水下世界:1.水中有专门吃鱼卵、虫卵为生的小鱼;2.十多次蜕皮每次都面临被捕食的危险;3;羽化时出不来被憋死,或出来后身体有各种残疾(有残疾注定不能成活);4.羽化后身体柔弱极易遭到天敌甚至同类成虫的捕食攻击5.成虫阶段同样会遭到鸟类、青蛙、蜘蛛、食虫牤以及同类大型蜻蜓的捕食;6.交尾产卵时会遭遇青蛙、鱼类捕食。可见蜻蜓的一生是多么坎坷不易,但蜻蜓是我们地球最古老的物种之一,亿万年来它们见证了无数生灵在它们面前一个个灭绝,而它们依然在我们的星球上生机勃勃,不能不说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终于摆脱了蜕,脱胎换骨 二十天过去了,其它的卵孵化仍在继续。这个小生命刚刚经历了孵化后的第一次蜕皮,留下的蜕全身洁白,没有一点瑕疵,稚虫也一样洁白无瑕,除了一双黑黝黝的眼睛炯炯有神警觉地环视周围的世界。此刻的它身体微小柔弱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就连蹦蹦虫都敢来欺负它,先前孵化的一只就是被几只蹦蹦虫围攻致死。水中世界到处充满杀机,尽管稚虫水虿也是水中杀手,但成长时日需要十几次蜕皮,每次都要经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孵化后第一次蜕皮成功。此刻的身长1mm左右,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只有任人宰割听天由命,能够活下来的注定都是强者。稚虫以水中微生物为食生长十分迅速,2-3天后第二次蜕皮,身体就能增大一倍,随着年龄增长,以后每次蜕皮的时间间隔相应延长,所需食物也由微生物转变成看得见的蹦蹦虫,线曲蛇等,只要比自己身体小的生物一概通吃。 刚刚经历第一次蜕皮的稚虫十分微小,不经意肉眼很难发现它们。 第二次蜕皮: 5天左右开始第二次蜕皮,稚虫每次蜕皮身体外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个阶段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稚虫每次蜕皮增加一龄身体随之长大,但好多稚虫没有蜕皮身体也能成长到下一龄的身体大小,感觉这是一种奇怪现象。另外每次蜕皮时间长短也不尽相同,3-5天,7-9天不等,但一般不超过10天。最初观察第二次蜕皮间隔4天,后来变成了一周,早期蜕皮时间间隔长,到了后期蜕皮时间间隔就会变短,总之,每次蜕皮时间间隔是不确定的,平均时间应该是一周左右。 第二次蜕皮后,身体会成倍增长长大许多,外观也能看出明显的变化。 第三次蜕皮 第四次蜕皮 五次蜕皮 第六次蜕皮,背部萌出一点不明显的小翅芽 七次蜕皮后背生出小小翅芽清晰可见 第八次蜕皮翅芽刚刚长大一些,有了翅的雏形了。再有两次蜕皮就进入末龄快要羽化了 第九次蜕皮,翅芽明显变大已覆盖第五腹节进入次末龄 第十次刚刚蜕皮,翅芽进一步长大覆盖到第七腹节进入末龄,然后渐渐缩短退到第六腹节 历经十次蜕皮后进入末龄,此刻食量巨大,一周至十天后开始绝食,有些十天后食量减少一直到羽化前一周绝食,准备羽化。十次蜕皮,每次时间间隔并不确定三天五天或十天八天蜕皮一次,通常进入末龄后需要约25天羽化。 蜕皮几天后翅芽变短刚好搭上第七腹节 再过几天翅芽缩短退到第六腹节 十几天后绝食前翅芽变窄,到即将羽化时翅芽会缩短至第五腹节。基本处于不动状态,浑身长满青苔。有时天亮前爬出水面寻找适合羽化地点羽化。羽化前绝食不动身体长满青苔,如果背部青苔浓密会严重影响破壳羽化导致后背裂不开而憋闷死掉羽化失败。 羽化:一般在半夜时分左右爬出水面折腾来折腾去到处寻找适合羽化的攀附物体,最后时刻抓牢攀附物破壳而出,下图条斑赤蜻羽化全过程: 倒仰身躯等待肢体活动灵活立刻反身牢牢抱住蜕壳抽出剩余腹部尾端。 稚虫羽化过程,整个身体要比初始膨大好几倍需要体内大量水分供给,基本发育完毕的时候需要排出体内剩余积液,有的3滴5滴,有的10滴8滴不等。 排出体液后身体各个部位发育齐全,翅开始不断颤抖渐渐打开,这时如有物体在其周围移动它会本能躲避藏身避开危险。 条斑赤蜻成熟稚虫深夜羽化,自爬出水面开始寻找合适攀附物固定需要1小时,攀附物多种多样,石头、草茎草叶、枝条、墙壁等等,固定后后背缓慢裂开到四翅全部展开需要4个多小时,然后飞离羽化地点寻找更加隐蔽安全地点躲避潜在风险。稚虫蜕皮、羽化选择夜深人静时刻进行都是自我保护,因为此刻天敌也都在呼呼睡觉。 刚刚羽化的雄性(左图)和雌性(右图) 有一个奇怪现象:先前饲养的竖眉赤蜻雌雄羽化比例3:1;条斑赤蜻雌雄羽化比例6:1 刚刚羽化的条斑赤蜻身长约47mm,翅展约65mm,雌性要比雄性更大一些 野外雌性条斑赤蜻刚刚羽化 雄性(左)、雌性(右) 条斑赤蜻室内养殖2018.9.29卵入水,2018.10.26第一只孵化历时28天,到12.29第一只雌性羽化历时64天。一起入水的卵有的孵化很晚,目前最小的才只有4龄。
编辑:巴蜀行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