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消化代谢生理和各种蛋白原料

 海滩居士(xyg621) 2019-01-12

  葡萄糖只是一个动物调节功能的代表,实际上,我们饲养动物更多的是追求动物沉积蛋白质和脂肪,与葡萄糖类似,血液里的氨基酸浓度,和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平衡状态,还有作为能量代表的葡萄糖的浓度与氨基酸浓度的平衡状态,会极大的影响饲养动物的经济效率。在目前,我们不允许调整动物体内代谢过程(瘦肉精就是这类物质)的背景下,我们控制肠道,源源不断的进入血液内的氨基酸水平和葡萄糖水平,让他们在一个恒定的浓度范围,对于经济性能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些营养物质,浓度波动太剧烈,肯定不行,不够平衡也不行,时间轴上有一段时间很高,有一段时间很低,或者有一段时间没有,更造成了浪费。


  我们以在动物肠道内提供,可吸收到血液内的氨基酸小肽水平,还有同步的,生糖物质水平和脂肪水平,来考察全价饲料,饲料就变成了一个在时间轴上的活的物质,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平衡产品。


  尤其以动物的幼龄状态,它们的代谢速度非常快,但是他们的消化吸收能力特别差,这时候,能够提供快速消化吸收的蛋白原料,就是一个关键点了。而如果这个原料成本并不很高的话,那么就在饲料行业里面有很大的优势。


  目前动物性蛋白质,因为没有细胞壁,消化吸收比较快,可以快速的进入血液内,把氨基酸和小肽水平提高,动物性蛋白原料,尤其是以鱼粉为例,到现在为止还是有很高的性价比。但是,从更宏观的经济性能上讲,使用植物性蛋白原料才是我们饲养动物的关键点。


  现在的育种行业不断的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对肉禽和猪来说,目前我们利用的还是他们的幼龄阶段,所以畜牧业有迫切的需求,需要寻找一种可以快速消化吸收的植物蛋白质原料。


  实验验证了,在幼龄动物阶段,提供可以快速消化吸收的平衡氨基酸的原料,动物的生长性能非常优异,植物蛋白当中,相对于其他蛋白原料,大豆因为分子结构复杂,消化速度慢,可以长期提供这种平衡的氨基酸和小肽营养,所以大豆作为蛋白原料,在育肥猪和母猪还有蛋鸡肉禽饲料当中,发挥了很好的竞争力。如果,通过前处理,可以把大豆蛋白消化吸收率提高的话,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     破坏大豆细胞壁


  2.     提高大豆蛋白消化率


  膨化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揉碎剪切,基本破坏大豆细胞细胞壁,同时高温可以破坏一部分,大豆蛋白质结构,使它更容易消化,但是膨化的瞬间温度,还不能充分的让大豆蛋白质变性,所以膨化大豆用多了,还会产生消化道压力。


  用高压蒸煮,使大豆蛋白质在水解状态下遭到破坏,主要的蛋白质分子,大部分溶出细胞,消化利用率得到更好的提高,是动物幼龄阶段,可以使用的一个方案。


  经过高压蒸煮水解溶出的大豆蛋白分子,如果再用消化酶彻底消化成小肽和氨基酸,就得到了适合幼龄动物,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原料,处理到这个程度就可以制作,液体饲料了。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生物路线,彻底消毒的豆粕,用米曲霉充分生长,在生长过程中消耗重量20%到25%,这时候的豆粕,变成了泥巴一样的物质,接近于肠道的食糜状态,经过米曲霉的生长,相当于把豆粕的蛋白质进行了一次浓缩,我们得到了蛋白质含量超过60%的高消化率原料,在鱼粉资源稀缺的背景之下,这个原料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