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门寺地宫出土名叫盐台的“怪”文物,破解了唐人饮茶的秘密

 历史解密坊 2019-01-12

南宋的杜耒在自己的《寒夜》诗词中,这样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可见,喝茶在唐代,是一件非常高雅的事情。如今,喝茶已经是国人习以为常的事情,而且温、落、洗、冲、赏、品等喝茶的程序也基本雷同。那么问题来了,您知道唐人是如何饮茶的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颇为有趣,下面小编就通过一件“怪”文物,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编先给您说一下这件古怪的文物,因为问题的答案就在这件文物的背后“躲猫猫”。1987年4月,陕西宝鸡的法门寺在修缮佛塔。一名工人在维护地基的时候,意外地挖出来一块大石板,有一拃多厚,挪开厚重的石板,发现下面是一处地洞,洞径1米见方,借着太阳的光亮,发现还有不知通向何处的石阶——震惊世界的法门寺地宫,就这样被发现了。

陕西省最著名的文物专家,齐聚法门寺,他们经过数年的发掘和清理,出土了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当然,最珍贵的就是佛祖释迦摩尼的真身舍利,但那些耳熟能详的宝贝,小编今天就不说了,今天单说一件异常古怪的文物 ,他曾经让专家们困惑不解,它从外型上看,其实就是一件“三条腿的盘子”。

当时,这件器具是在一个小柜子里面发现的,上面都落满了灰尘。专家拿下来之后,用兔毛刷一扫,竟然闪闪发亮,让人感到一种皇家之气扑面而来。经过研究,法门寺地宫中窖藏的宝贝,正是唐朝懿宗时期的皇家用品,那么这件银质鎏金的“三条腿的盘子”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专家们根据出土的《物账牌》上的记载:“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推断出这是一件茶具,它既然是茶具,会是用来放茶叶的吗?专家们表示怀疑,因为茶叶要密封保存,防止受潮和走味,但这件器具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所以专家们就只能请教高人——研究茶文化的专家。

一开始,研究茶文化的几位专家看到它后,也感到很纳闷,因为他们研究了大半辈子茶叶、茶具,也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但专家背后,一定有更为专业的专家,最终一位北京来的茶文化权威,还是给出了它的名称和作用,原来它是放盐粒,姜片,或者胡椒粉等佐料的台子,所以也就被命名为“摩羯纹鎏金银盐台。”

这件不一般的文物,就放在法门寺地宫博物馆,供游客们参观和品鉴。

也许看到这里,读者们就纳闷了,小编说的东西,都是炒菜的佐料,基本上和茶叶八竿子打不着,为什么专家会这样说呢?而这些东西,正是唐朝人饮茶的秘密。

专家们解释道:现在的饮茶方式,相比唐人的饮茶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人饮茶是煮的,而且还要先将茶叶碾碎,形成粉末,然后放入茶壶中煮,并加入盐粒,姜片,或者胡椒粉调味,最后连稠带稀一起喝下去,所以与其说是喝茶,还不如说是品汤。

正如史料中记载的那样,“或用葱、姜、橘皮、茱萸、薄荷三等煮火三百”,“盐捐添常诫,姜宜著更誇” (陆羽《茶经》),“茶出银生城界诸山……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樊绰《蛮书》)等等。由此可见,当时唐朝的皇室贵族,普遍就是这样的饮茶方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人还会用茶叶来熬粥,正所谓“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现在谜团揭开了,但小编表示,很难想象唐人喝的茶是一种什么样的怪味……所以说,文物是我们解读历史,探知过去的最佳途径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