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胃阴不足证 胃脘隐痛,胃脘灼痛;呃声短促,或呕吐反复发作,或脘腹痞满,嘈杂,饥不欲食,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常痞满、呕吐、呃逆。治宜养阴生津,益胃和中, 1.养胃舒颗粒 组成:党参、陈皮、山药、玄参、北沙参、黄精(蒸)、乌梅、山楂、干姜、菟丝子、白术(炒) 功能主治:滋阴养胃。 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烧,隐隐作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 1. 阴虚胃痛颗粒 组成: 北沙参、麦冬、石斛、川楝子、玉竹、白芍、甘草(炙)。 功能主治:养阴益胃,缓急止痛。 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慢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3次。 四、寒热错杂证 胃脘闷胀或脘腹痞满,嘈杂不舒,似痛非痛,饭后饱胀,食欲减退,口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厚腻,泛酸,完谷不化,小便清长。或又清涎自涌或呕吐清水,口淡,又见大便粘腻不爽,小便短赤。脉弦滑。寒热虚实夹杂,呈现病情无常。 三九胃泰颗粒 组成: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黄、木香等。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消炎止痛,理气除胀,养胃益肠。 用于上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纳减、心口嘈杂感等及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现代研究:三九胃泰对胃肠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使其恢复正常。因此,对精神紧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有积极治疗和预防功效。有促进胃合成蛋白质代谢作用,并有抑制和吸附胃蛋白酶的作用,故有利于胃溃疡创面的修复。显著地促进胸腺核蛋白、胸腺RNA、脾脏RNA的合成,故有增强免疫功能和免疫调节作用,从而有利于慢性胃炎的康复。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十五天为一疗程,一般连服2--3个疗程。 初显疗效後不宜立即停药,建议再服3-4个疗程以稳固疗效。 胃寒患者慎用。 五、瘀血阻滞证:胃络瘀阻证 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拒按,或胃脘触及包块,或呕血色暗成块,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1.胃康灵胶囊 主要成分:白芍,白芨,甘草,茯苓,延胡索(醋),海螵蛸,三七,颠茄浸膏。 功能主治:柔肝和胃,散瘀,缓急止痛。 用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嗳气、泛酸;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口服,一日3次,一次4粒。 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禁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2.摩罗丹(小蜜丸) 组成:百合、茯苓、玄参、乌药、泽泻、麦冬、当归、茵陈、延胡索、白芍、石斛、九节菖蒲、川芎、鸡内金、三七、白术、地榆、蒲黄。 功能主治: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 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5-110粒(1-2袋),一日3次,饭前用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为处方药,凭医师处方购买。 五、湿热中阻型 胃脘疼痛,嘈杂灼热,胸脘痞满,口干口苦,渴而不欲饮,头重如裹,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或肛门灼热,大便黏滞。舌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1.甘露消毒丹 组成:飞滑石、淡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其他: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丸,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香连丸:具有清热化湿,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三九胃泰颗粒:清热祛湿,消炎止痛,理气除胀,养胃益肠。 用于上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纳减、心口嘈杂感等及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