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法国知名电视纪录片栏目《相约未知地带》最新一期《走进贵州苗寨》在法国电视二台播出,中国贵州榕江县阳开苗寨淳朴自然的生活场景感动了法国观众。据统计,当晚有523万观众收看节目直播,收视率达21.9%。
消息一出,勾起了一些人的思乡之情,不少在外地工作的贵州小伙伴都在朋友圈转发了此条内容。贵州苗寨在法国火了!可是身为贵州人的你可能还不知道:在美丽的黔东南,坐落着300多处大大小小的苗寨村落,这些原始的苗寨用自己的特色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记者从雷山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收集到了一些鲜为人知、具有特色的苗寨,以后再向外地人安利wuli贵州苗寨时,可别说只知道西江千户苗寨哦。
安逸之寨---郞德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郞德是比较安逸的苗寨,2008 年奥运圣火走过的地方,保留了很多原生态气息,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香古色的吊脚楼,蜿蜒的鹅卵石路在屋檐间时隐时现,房屋上还挂有玉米串,很有古香古色的味道。寨中道路、院坝及各户门庭,都用鹅卵石或青石镶砌铺就。
贵客进寨得按苗家礼俗喝“拦路酒”。从寨脚公路开始,到寨头的进寨门楼,设迎客拦路酒卡,多达十二道。若客人是男士,则以芦笙、芒筒齐奏迎之对女士客人,则以歌声相迎。男女客人一同进寨,芦笙、芒筒和歌声齐起,场面甚为壮观。寨子里还有苗族英雄杨大六故居,芦笙堂边有民俗陈列室。
古老之寨---陶尧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陶尧被称为“苗族歌舞之乡”,这是苗族历史传说中最古老的苗族村寨之一。。全寨由虎阳、干皎、干常、干乃则、干勒略、干尧、雄水、新寨、碗厂九个自然寨组成。这9个村寨因同为一个宗族,即使已经历百代人,但全村仍然恪守着长幼有序、辈分有别的宗族礼法,称呼不能乱套,更不能互通婚姻。
图源:贵阳晚报
陶尧村的民族节日是较为传统的,吃新节和苗年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有斗牛、赛马、跳芦笙等。
融合之寨---阳苟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在阳苟苗寨苗、侗和谐一家亲。“阳苟”是苗语,翻译成汉语就是“侗寨”。现在的阳苟寨,除了宋姓、金姓、任姓是雷山当地苗族,其余所有杨姓基本都是侗族的传人。虽然他们早就苗化,在户口上也已注册为苗族,但仍然保持着侗族的一些独特风俗习惯。
图源:贵阳晚报
每年的鼓藏节是苗族最盛大的祭祀祖宗大典,时间多在初春与秋后农闲季节,吃牯村寨杀猪宰牛邀请亲友聚会,其间举行斗牛、吹芦笙等活动。在阳苟寨过鼓藏节,却不祭祀祖宗,只请亲戚朋友来吃喝热闹,送礼还猪腿。
诱惑之寨---新桥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新桥是一个以服饰闻名天下的苗寨,天下超短裙苗族第一村。500多年前,新桥的苗女们已经穿着“超短裙”了,无论寒暑。由于服饰的明显特征,在苗族的众多分支中,他们被为“短裙苗”。
图源:贵阳晚报
新桥苗寨距离雷山县城约14公里。可以乘雷山往大塘的小面包,也可以搭往榕江方向的过路班车到大塘。
宁静之寨---开觉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开觉寨口是一个两山远拢而来留下的缺口,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护寨树古朴参天,环寨而围。在密林深处,一缕清泉汩汩流淌,弯弯绕绕,最终汇聚成瀑。开觉先民叫喜方、斗方,来自郎觉寨(剑河辖地),至今已有三十多代人。历经风吹雨打的青石板路,逶迤曲折,从寨子中穿插而过。这里没有西江的闹热,却宁静如常,无人打扰。
凶猛之寨---党高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把“凶猛”作为党高的标签,是因为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牛王”村,大多数村民喂养斗牛。党高苗寨由党高大寨和脚善小寨组成,全为金氏苗族。站在山岭高处俯瞰全寨,党高就像一只箜箕,寨头上的党略山脚下形成了三条山脊,中山脊往下延而低平,左右两条山脊高,像两条孤形状把它包围。
仙境之寨---羊先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这是一座山坡上的苗寨,村路从山顶蜿蜒而下,云雾从谷底升腾起来,薄雾透亮的清晨,当一丝阳光穿透云雾,整个村庄都若隐若现。
传说这里是“锦鸡舞”的故乡,主要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的麻鸟型短裙的苗族地区。每当芦笙响起,羊先村的人们就会模仿锦鸡的神态跳舞,步履轻盈,身形曼妙,尤其是苗家姑娘身上的银饰、绣裙、花带以及造型扮相,都以美丽的锦鸡为审美参照,因此也称为“锦鸡装”。
歌舞之寨---掌坳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掌坳在苗语中意为“生长八月竹的地方”。掌坳苗寨距离县城大概15分钟车程。这里最负盛名的是铜鼓舞,这里是铜鼓舞的发源地。舞蹈风格古朴、奔放热烈,男子跳舞强悍、豪迈,女子舞步则轻曼、明练。跳铜鼓舞是这里的风俗,无论青年男女还是老幼妇孺,都能随着乐曲起舞。
秃杉之寨---格头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格头是苗岭主峰雷公山深山密林中的一个苗族村寨,海拔1027米,在雷公山东向,苗族同胞定居此地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村头、寨上寨下、山谷都生长着繁茂、高大的秃杉,形成一堵堵天然的屏障,故为“秃杉之乡”。格头的秃杉,树干通直,冠幅之大是保护区范围之首。
银匠之寨---控拜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控拜苗寨家家户户都制作银饰,擅长银饰手工加工工艺,是名扬中外的“银匠村”。祖祖辈辈制作银饰,迄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历经千百年磨练,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木炭熔银,轻巧锻打,信手拈来,皆成格调,手拿银饰锭抽丝等绝技更为人们称道。控拜银饰艺术之乡。
森林之寨---也蒙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也蒙位于雷山县最南端,海拔1020 米。寨北有山脊延脉起伏而下,森林覆盖郁郁葱葱。也蒙苗族,是穿戴以系羽毛装饰服饰的苗族。百鸟衣盛装为无领对襟开大口袖雄衣式样,被誉为“锦衣卉服”,在《唐史》中留下了灿烂的一笔。瓢笙,是也蒙苗族常吹奏的一种民间统琴乐器,形似木瓢,属于苗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芦笙之寨---南猛苗寨
图源:sina.com.cn
南猛苗民能歌善舞,酷爱芦笙吹奏艺术,尤擅高难度的芦笙舞蹈。在这“芦笙之乡”,小孩从十一二岁就学吹芦笙,老年直到六七十岁仍然喜欢芦笙,每年农历6 月吃新节开始,到农历10 月过苗年节期间,村子的上空几乎天天回荡着悠扬委婉的芦笙曲调,这里以芦笙吹奏的曲调最丰富,吹奏法最多而闻名。
木鼓之寨---乌流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乌流位于郎德镇北边,各小寨分别居住在海拔900-1100 米的半山坡上,房屋均为青瓦盖顶吊脚木楼。四面群山环抱,古木参天,苍松修竹常年郁郁葱葱,梯田层层,果园星罗棋布。乌流是雷山苗族的木鼓之乡,属长裙苗的支系之一,现雷山苗族留存木鼓最完好的长裙苗支系。
音乐之寨---排卡苗寨
图源:贵阳晚报
排卡寨门前,清清的丹江河水蜿蜒而过,几十幢褐色的吊脚楼依偎在斜斜的山坡上。小小的村寨总有一种乐器的声音此起彼伏,那是制作芦笙的师父们正在为芦笙调音试音,年复一年。正因为这样,排卡苗寨更像苗疆一个巨大的音乐盒,一曲曲悠扬的芦笙在师父们屋内飘散开来……
农历四月八爬坡节、七月吃新节、十月过苗年和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有斗牛、赛马、斗鸟、跳铜鼓、踩芦笙等文体盛会,都是最适合的旅游时节。
看了这些特色苗寨,你是不是有点动心了?可以在假期带着家人自驾游,它们大多在雷山周围,具体路线:
图源:贵阳晚报
什么时候去苗寨比较有意思?
图源:贵阳晚报
到了苗寨吃点啥?
图源:贵阳晚报
进苗寨注意事项
不过,在到这些苗寨旅游的过程中,别忘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苗寨禁忌和风土民俗哦,在神秘的贵州苗寨,你不知道的禁忌:
1、酒量小的话,拦路酒别双手接
苗家人认为酒喝得越多,就越给主人面子,以酒待客是必不可少的习俗。一进寨门,你会遇到拦路酒,最隆重的拦路酒有12道之多。要是你酒量不行。可得格外当心,切记喝牛角酒嘞时候不能用双手来接哦,只能像长颈鹿那样伸长脖子喝一小口就行了。哈哈,小心你只要用手一接,那你就遭喽,就得把整个牛角的酒一口喝干掉。
2、进屋前先观察
进入苗寨后,若遇到门上悬挂有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的人家,你千万不要轻易进屋,否则,会认为不吉利。
3、勿打狗
苗家人爱狗,当地通常养的是一些土狗,体型较小,以白色居多,一般它们最多冲着你吼吼,不会真的向你发动攻击。在苗寨做客是不能打狗的。
4、勿吃鸡头
苗家人吃东西有点讲究。吃鸡的时候,鸡肝、鸡杂是孝敬老年女子的,鸡腿是留给小孩吃的,客人是不能吃鸡头的。
5、勿拍灰
吃火烤的糍粑时,记得不要去拍灰。吃完饭后,不要勤快”地去洗刷盛饭的工具,看看主人的行为再相继而动”,因为有些苗族地区认为平常的时候洗盛饭工具会洗去家财、洗去粮食,只有在新米下来的时候才可以洗。
6、勿从两人中间过,不跨小孩头
旅行期间,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不要跨苗族小孩的头顶,因为苗家人认为这样一来他们的小孩就长不高了。
7、离开别忘道声谢
离开苗寨时,一定要有礼貌地对主人说声“波福”,这是苗语“谢谢”的意思,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
8、饱了要说“仓满了”
过苗年时苗家忌讳扫地,倒水,吃饭时也不能泡汤,不准吹气。如果泡汤、吹气,新的一年里就会山水冲垮田地,山风吹倒庄稼。如果到苗家做客吃饭,不能说“吃饱了”,应该说“仓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