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爆笑鬼谷 | 与外面妖艳贱货不同的申屠蟠

 创意笑谈 2019-01-12

东汉的隐士申屠蟠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被人雇佣做了漆工。平时的工作之余,他就自学自强,发奋读书。他们同郡一个叫蔡邕的人对申屠蟠很是欣赏,在州府征召时,他极力推荐申屠蟠,并上书说:“外面的那些妖艳贱货俗人庸人每天为了点蝇头小利忙忙碌碌,他们看似聪明却没什么大志向,这些人对国家来说根本没什么帮助。可申屠蟠不一样,他青少年时期就立下大志,即便是在最穷的时候,他也要挤出时间发奋苦读,由此可见他绝非凡品,是个不俗之人。后来他父亲去世,申屠蟠一片孝心,感天动地,伤心地死去活来。他体察道理,保持自然本性,不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也不因为穷困和显达而改变自己的节操,这绝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朝廷征召申屠蟠做陈留郡的主簿。申屠蟠的亲朋好友一听到消息都来向他表示祝贺。申屠蟠热情招待了众人,却跟他们说:“为朝廷做事,本来是每个臣民应尽的责任。我自愧德识不够,担不起这样大的责任,所以我不想应召赴任。”

此话一出,他的亲朋好友都大惊失色,纷纷劝他,有的还责备他说:“征召为官,这是多少人羡慕的事啊,你怎么能轻易放弃呢?一旦做上了官吏,身份立马就变了,好处也多了,这怎么能推辞呢?你读书修习,苦熬多年,难道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你这人太莫名其妙了。”

申屠蟠避开众人,索性隐居起来,研习《五经》和图谶之学。

一次他的好友跟他闲聊,旧事重提,申屠蟠意味深长地说:“我看天下已经有了乱象,朝廷又昏暗迂腐,这才醉心治学,以避其祸。人们只看见当官的人好处多,却不知身处官场的风险,他们怎么会理解我呢?从古到今,不通晓这一点的人,又有几个能保全自己呢?我不便当众说明,只怕他们的误解永难消除了。”

太尉黄琼征召他到京师做官,他一口回绝。黄琼去世后,他的遗体被运回江夏郡埋葬,申屠蟠却不请自来,以表敬意。当时参加丧礼的有名的富豪乡绅有六七千人之多,只有南郡的一个儒生和他攀谈。申屠蟠和他分开的时候,那个儒生说:“你没有被邀请,却来此祭吊太尉。有缘相会一场,希望下次还能见到你。”

申屠蟠闻言色变,马上说:“我不屑于跟俗人交往,这才和你结交。想不到你貌似不俗,却也是个拘泥于礼教,喜欢攀附权贵的人!”

他从此再也没和那人说话。就此事他还对家人感慨说:“利实在是害人的东西,让人迷失本性。人们都想从中捞取实惠,却不知不觉把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赔进去了,到头来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呢?真是让人无法理解啊。”



在京师游学的汝南郡人范滂非议朝政,名声很大,一时人人效仿。很多公卿不惜降低身份居于他的门下,太学生对他也极为崇拜。有人就此事对申屠蟠说:“时下崇尚学问,文章将兴,先生何不效仿范滂呢?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好事,切不可错过了。”

听罢此言,申屠蟠却哀声一叹,他45度角仰头向天,缓缓叹道:“今日之利,未必是他日之福。目光短浅,随波逐流,又怎么能保日后无失无损呢?战国时代,文士议论无忌,争鸣不断,各国君王为己之利,恭敬待之。最后,坑杀儒生,焚烧书籍的祸患却发生了,以我看来,这样的事不久就要重演了。”

人们都笑他不识时务,出口相讥。申屠蟠于是隐居在梁国砀县一带。两年以后,范滂等人纷纷遭祸,被处死和下狱的有几百人之多,人们不禁对申屠蟠的先见之明深表叹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