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祭灶诗话

 艺海漫游书屋 2019-01-12

。今天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这天晚上,主管人间善恶的灶君(亦称灶王爷.)要回天宫禀报自己一年工作及人间一年生活状况。灶君汇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天气能否的风调雨顺和家人的饥寒与冷暖,因而,家家户户都要在灶君上天前好好款待他,希望灶君多说好话。祭灶时,往往还要作几句诗以示心境。
祭灶,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但毕竟非官方大型祭祀。因而,有关的诗文并不多。写此诗文的穷困书生,因而,成了牢骚诗。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这是北宋吕蒙正写的诗。吕蒙正,河南洛阳人,字圣功,太平兴国进士。太宗、真宗时三度为相,以敢言著称,主张对辽妥协。这首祭灶诗是他考取功名之前所写,诗言"文章不值钱",倾诉自己怀才不遇的窘迫生活状况。也是当时社会战乱、民间疾苦的真实写照。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晚清的罗昭隐这首祭灶诗与吕蒙正相似,也算是牢骚诗了。
                灶王老爷您姓张,一碗凉水一管香,
                  今年小子混得苦,明年再请关东糖。
 这是旧时北方孩子们常唱的一首祭灶歌,道出了一般穷苦百姓度日艰辛,连糖果也买不起,只好许愿“明年再请关东糖”。诗人徐玉诺也写过一首祭灶诗:一颗萝卜一颗葱,打发你老上天宫,您老就对他老讲,就说我老老是穷。
祭灶诗除牢骚诗外,还有以记述民间祭灶习俗活动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就是很有名的一首: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民间祭灶多为腊月二十三,但少数地方却是腊月二十四,如晋西北一带就如此。范成大诗中描述:腊月二十四日,灶王爷将要朝见天帝说说人间事。(灶王爷)以云为车以风为马(在人间)逗留片刻,家家户户用(装满酒的)杯子和(装满食物的)盘子来使祭祀灶王爷的典礼丰富。猪头炖得烂烂的,两条鱼烧得鲜美可口,豆沙做得甘甜细美,糕点团子做得粉嫩。(家中)男子斟酒祭献,女子则回避开去,用把酒洒在地上和烧纸钱的方法来使灶王爷开心。(灶王爷):丫鬟们和内人的争吵你就当没听到,猫和狗打斗的丑陋行为你不要生气。等您酒足饭饱后送您登上天门,家事长长短短的就求您不要再说了,乞求取得(来年的)生意兴隆等您回来分给您。
  这是一副多么生动.有趣的风俗画啊!也可看出诗人细腻的热爱生活的情感.真该感谢诗人留下了这份珍贵遗产。
               忽闻爆竹乱书声,香黍盛盘酒正盈。
                 莫向玉皇言善恶,劝君多食胶牙糖。 
  这是清朝谢学墉的祭灶诗。据清袁枚《随园诗话》所述,谢学墉12岁时写了此诗,说明祭灶活动是整个家庭的重要事情,小孩子也要参加。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鲁迅少年时家道中落,生活日益困难,祭灶时家里虽然尽力准备祭品,但没有黄羊谈不上丰盛,所以写了这首《庚子送灶即事诗》。诗中所说的黄羊是《后汉书·阴识传》中的一个典故:汉宣帝时有个叫阴识的人,曾以黄羊祭灶,受到庇护,成为巨富。鲁迅借此典故说明自己家里贫穷的同时,也讽刺了灶王爷的嫌贫爱富。
民间祭灶活动既反映了民间的乐趣,有可看出百姓生活的无奈。他们以身边的小吏"不给好处不办事"的经验,来对付神仙(给灶君嘴巴抹糖瓜,以求其"上天言好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多么不易啊!
在今天反腐的大好形势下,我们的官场也真的出现了些为民办事的好官,叫人心喜。最后,我以歌颂一位好灶君的拙诗结束此文:
              一杯清茶一首诗,我送灶君去述职。
              未使人间昧心钱,一生清白烟火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