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 可以服六味地黄丸 1、有虚象,另有阴虚阳亢的象 2、四肢热,手心热,胃口佳 3、腰膝酸软,性欲亢盛,阳痿早泄 痰湿 舌苔腻:体内有痰湿,胃肠被骚扰,身体就虚弱,可以吃两三天二陈丸 身体里有湿的人,总会感到身体发沉,湿邪导致的头痛,觉得头发蒙、发沉,好像有块湿布裹住了一样。 寒湿、湿热 舌苔白腻:是寒湿,用温的药物去燥湿,用二陈丸加三子养亲丸 舌苔黄腻:是湿热,用苦寒的药物去清热祛湿,用二陈丸配合二妙丸 现代人气虚的特别多,正气足的人很少。气虚和水湿紧密相连,正气不足,湿气运化不掉,湿气重又会困住正气,他们互为因果。 气虚体质的症状: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 汗(气虚的表现,体液不固)、面色㿠白、动辄气喘。水湿泛滥,容易水肿,脸肿,腿肿,手肿。 “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黄帝内经》
症状1:舌苔满布 舌苔覆盖到了旁边的舌质,舌苔满布。 正常的舌苔在红线区域内,红线外为舌质。图1中的舌苔满布,为湿气重的特征之一。 用号脉法判断湿气比较难,而舌诊比较直观。 湿气在体内凝结就会形成痰。 舌苔越是厚腻,体内痰湿越重。 症状2:舌的边缘有齿痕 正气弱,无力排出过多的水液,体内水液会开始储藏,内脏器官会肿胀,舌头也会胖大,压在牙齿下面,长期下来就有了齿痕。 这种齿痕是两侧均匀,如果是单纯牙齿内倒导致的齿痕,会单侧个别出现。 症状3:舌头笨重迟滞 分析图3: 1、舌苔未满布,但是有齿痕。 2、有唾液线。唾液线代表湿气重。 这个唾液线还代表肝气郁结,气机郁滞,生闷气的类型。 上回肝气不舒的舌相里讲到舌头是尖尖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舌头不尖,但是有唾液线,也是肝气不舒类型。 3、舌中裂缝代表中气不足。 湿气和正气不足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气不足,湿气就进来了,所以祛湿除了考虑祛除湿气,一定要加上扶正。
1、缺乏运动锻炼。 2、久病体虚、过度劳累。 久病体虚,有的会信心丧失,身心疲惫。现代社会的生活太丰富,尤其有了手机,微信,有的到了半夜两点还在刷朋友圈,也有的半夜两点还在点赞,耗伤心神的事特别多。要多和大自然接触,养心神。 3、喝冷饮,伤脾阳;吹空调,伤阳气。 冷饮就不多讲了,脾恶寒湿,吃冷饮伤脾胃。你说大热天不开空调可不行啊,空调温度不要太低,风不要对着人,起到降温作用凉一点就好。 4、错误的喝水方法。 一天八杯水,不能一刀切。如果身体没有那个代谢能力,过多喝水会造成水滞留,体内水湿过重会蒙蔽心阳。晨起内脏温度最低,早晨不能喝凉水,吃水果,冰激凌等寒凉食物。 5、外界环境的影响。
1、多运动,提升正气 例如走路调阴阳,两个腿就是阴阳,走路活动腰部的气血。有的医生治疗肾病,就让病人走路。运动的时候思维也非常活跃,很有灵感。 2、食疗 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冬瓜皮15克,熬水,放冰糖,代茶饮。 薏苡仁:冬天喝用炒的,夏天喝用生的。 赤小豆:解毒利水。女性生完孩子乳腺不通吃赤小豆。怀孕水肿,赤小豆100-200克和鲫鱼炖汤,喝汤。药店里的赤小豆,小的长长的,不是菜场的赤豆是圆圆的。 冬瓜皮:药店有卖,去水湿。 3、寒湿时节,做菜稍放白蔻仁、砂仁、花椒等辛香调料燥湿暖胃。 每晚用川椒十几粒,熬水泡脚,燥湿温阳。 花椒是中国最早调辣味的调料,振奋脾胃之气,祛寒湿。
水湿泛滥上冲的调理(上焦) 症状:水湿泛滥上冲,影响心脏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调理中阳不足的痰饮上犯。胸肋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茯苓30克,桂枝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 茯苓:祛湿健脾,建议捣碎或者切片。 桂枝:温阳通络。 白术:有生白术和炒白术两味,去水湿用生白术。 炙甘草:和中。 水湿淤堵下焦的调理(下焦) 舌象:舌后半部分舌苔厚腻 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有的人小便频,每次量不多,特别口渴,身上发冷。 猪苓,茯苓,白术各15克,泽泻3克,桂枝6克。 猪苓:去水湿。 茯苓:去湿健脾,建议捣碎或者切片。 白术:有生白术和炒白术,去湿用生白术。 泽泻:泻肾经之水。 桂枝:温阳 水湿困脾的调理(中焦) 舌相:舌苔在舌头中间,白腻而厚。 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疗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而厚腻,脉缓。吃完饭就躺沙发上的人,大肚子的人,痰湿困脾胃。常腹泻,大便不成形,粘马桶的情况,湿气重。 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药店里有成药,平胃丸) 苍术:燥,祛湿 厚朴:泻下焦水湿,行气 陈皮:化痰祛湿 炙甘草:和中 平胃散:阴虚的人,没有水湿的人不能用,湿热的人不能用。
自己体内本身有湿气,同时受到外界湿气侵袭引起体内出现热证,外邪(细菌病毒等)通过口鼻进入体内。 湿热治疗思路:湿气有形,热无形。湿气去掉热无从落脚。 甘露消毒丹 飞滑石、淡黄芩、绵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 湿重热轻时使用此方。 绵茵陈、藿香、石菖蒲、薄荷:芳香祛湿 淡黄芩、连翘:清热解毒 三仁汤 杏仁9-12克、半夏6克、飞滑石6克、生薏苡仁30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3克 杏仁:袪上焦湿气,通肺气。肺主一身之气。发高烧杏仁捣碎,后下(闭火前10分钟下)。 薏苡仁:袪下焦之气 白蔻仁:袪中焦之气,振奋脾胃之气。捣一下,后下(闭火前10分钟下) 通草:通经络泄水湿 厚朴:行气祛湿 飞滑石:祛湿清热 竹叶:清热 适用于:舌苔厚腻,舌质红。如果舌苔铺满,要翘起舌头确定舌质颜色。 这是成人量,孩子只要三分之一或者一半。
湿气重的原因:脾气不足 怀山药90克,薏苡仁150克,芡实30克,研成粉末,每天一调羹,与小米熬粥。 成人可以长年吃,孩子隔三岔五吃。
参麦饮:人参约3克,麦冬3克,熬水饮用。乾隆原方。 生脉饮(参麦饮加五味子):夏日暑热耗气,汗液大出,体液不足的人会津液大亏,导致人气阴两虚,口干舌燥,此时用生脉饮。 补正气方的核心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补中益气丸:黄芪、党参、甘草、当归、白术、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思路:脾胃气虚之后中气下陷,补脾胃把气机上提,让气机恢复正常。 香砂六君丸: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木香、砂仁:行气 陈皮:理气 适用于:脾胃气虚后吃东西容易腹胀,是气虚导致的气滞,脾胃虚弱无力运化。 话说古代用粪便来治病,很为现代人所诟病。小孩的粪便兑水,埋地下十年,变成无味的液体,用来治疗瘟疫、发烧。葛洪《肘后方》有记载。现在国外又在进行这样的实验,提取健康人群大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身上,治疗了很多重症,疑难杂症,效果很好。后来国内也有这个肠道菌群移植的实验,实验发现情绪会引起肠道菌群的紊乱,而肠道菌群正常之后会逆向影响情绪。有个人有抑郁症,移植了肠道菌群,抑郁症好了。人体的肠道菌群是庞大的细菌体系,盲肠类似于诺亚方舟,为身体储存菌种。中医补脾的药物的原理是诱导有益菌群的生产,脾胃的强壮包括菌群的正常。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就是灭杀大量细菌,也包括有益菌,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 扶阳去湿补脾,可以艾灸这些穴位: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太白、公孙等。 根据身体情况,取穴少而精,不需要一次面面俱到灸到所有相关的穴位,关键是灸透。有时候身体会释放信号,让你知道这个地方我需要灸一下,或者我知道灸这里我特别舒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