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新题演练:禅师与徒弟的一番对话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1-12

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新题演练:禅师与徒弟的一番对话

【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夜深了,禅师准备睡觉,发现徒弟房间还亮着灯,便问他:“你一天都干了什么?”徒弟随即回答:“在看经书。”禅师又问:“那你白天干什么了?”徒弟认真回答:“也在看书。”

禅师紧接着问:“你早上是不是也在看书?”徒弟带着恭谦的表情点点头,期望着禅师的赞扬。禅师沉吟了一下,说:“可是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唉……”

要求:请根据材料内容,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作文材料描述了禅师与徒弟的一番情境对话,从对话可以看出,禅师对徒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的行为不满意。禅师的不满意全在“可是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唉……”这句话里。“可是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唉”的叹息?

材料中“这样一来”的“这样”,指的是徒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但禅师并不认可或赞同,所以才有“你用什么时间”做什么的疑问。言外之意则是,一个人要想境界高远,就必须提升思想和信念的高度。即使生活再繁忙,也要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在面对人生的不同状态之际,倾听一下自我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由此,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立意角度:

(1)生活应该有张有弛;

(2)省吾身更要省吾心;

(3)思想高度决定行动高度。

(4)在喧嚣的生活里沉静和反思

(5)快节奏中的半分钟沉静

【精彩范文】

有张有弛,方为生活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听稻花香里说丰年,看天上云卷云舒。在缓慢的时光里,做无为之事,遣有涯之生。

可我们再回不到过去的慢生活,甚至连吃个早餐都争分夺秒看一会股市。早年金庸先生创办《明报》,白天写社评,晚上写小说。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这样高强度的生活,也让金庸先生身体落下一堆毛病,折磨他后半生。

后来,他总算明白:“人要善于有张有弛。武打小说打一会儿,就要吃饭,谈情说爱,不能老是很紧张,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

慢,是回味生活

“忙”这个字,拆成两半,左面是心,右面是亡。或许,人太忙,心就死了。蒋勋曾经说过:“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

那年苏轼到密州做最高长官“知州”,公事繁多,忙得焦头烂额。转眼春天到了,苏轼从百忙中抽空约三两好友,登城楼泡一壶新茶。

那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因为忙碌已不知四季,错过了夏日的蝉鸣和冬日的雪。他写下:“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别因为忙碌,错过了春天的茶,秋日的花,别错过生活原本的味道。

遇到陈芸之前,沈复一直在随父亲游宦读书,鸡鸣早起、挑灯夜读只为功名利禄。可遇到陈芸后,他第一次闻到夏月里“香韵尤绝”的荷,第一次尝到冬日雪夜里用炭火温热了的酒。

在竹屋一隅慢慢吟诗,在半亩花田处缓缓耕种,原来这样慢慢过的日子,才叫生活。

我们总是一边忙碌,一边找所谓的“浪漫生活”,可这样真的能找到吗?林清玄曾说:“浪漫就是要‘浪费’一些时间,慢慢去做一些事情。”

慢,是心态的从容

有准备的人生,方能从容不迫。

苏轼一生被贬多次,可他无论被贬到多偏僻荒凉的地方,他都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被贬到偏僻的黄州时,他发现“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被贬到潮湿的惠州时,他尝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甚至被贬到人烟稀少的海南,他也能在这里吟诗作对,办学堂,把海南当做他的第二个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无论是走在倾盆大雨中,还是走在人生路上,苏轼都能从容不迫地吟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杨绛曾经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慢,是心灵的放松

常听人们说,真正的假期并不是身体的休息,而应是心灵的放松。

当年仕途失意的李白,愁苦不堪:“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他决定漫游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初离开长安时,一叶扁舟顺流而去,看着这永远流淌不停歇的江河,他豁然开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与好友登上嵩山饮酒作诗,看着这沉默的大山,即使经历了狂风暴雨的打击,它依旧能与天齐,他明白失意只是短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如今我们口中的旅行,不过是在景点中匆匆一瞥,走马观花。只有真正像李白这般,醉心于山河并能从山河中得到启示和慰藉,这才是旅行的意义,这才是心灵的放松。

生活终日有百忙,但仍需小憩。乘一叶扁舟,慢行于林间江水之中,静听蝉鸣,细观鱼嬉。让愁绪随江流而去,让心身有片刻安宁。

我们无法回归从前的慢生活,但也能从百忙之中给自己一个小憩,怡身怡心。花开不是为了花落,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

有张有弛,方为生活。

【精彩作文】

有些事情急不来

“叮铃铃……”下课铃声一响,班上的同学都涌出教室,我也不例外。我站在楼道旁,欣赏着周围的风景,一片祥和。

这时,一个男生从我身旁快步走过,不巧,在楼道的转角处与一个女生相撞了,男生一脸的歉意,但女生却表现出一丝的不悦,当她白了男生一眼转身离开后,这场风波也算是平静了。我站在那儿,思索着。现在的人们为何如此的急切?

也许有人回答: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也促使我们加快行进的步伐;也有人会回答:这是因为身边的朋友比自己优秀,自己不得已跟着朋友们的脚步,理由之多,数不胜数。但是,着急就能学有所成吗?

并非如此,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就比如学习,据有关调查研究组分析,人在平静时的学习效率是其焦躁状态的好几十倍。再如种菜,古时候就有“拔苗助长”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农夫看到自己种的菜长的太慢,于是便将深埋在土地里的根拔出许多,但是那天晚上起风,把他那根基不扎实的菜全吹断了,他的辛勤劳作也在一夜之间毁于一旦。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看待这个故事,也许我们觉得主人公很愚蠢,但是,反观这个社会,人们何尝不是如此,以“七天xx速成宝典”为中心语的产品大卖,不觉得买的人更加愚蠢吗?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从小就喜爱画画,父亲将他送到名画家佛罗基奥那儿学习,老师让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颗蛋从来没有完全相同的,即使同一颗蛋,换个角度也就不一样了,所以,要完美的将它表现出来,非得下苦工不可。”

他以超于常人的耐力,不断练习,最终使他成为名画家,并创造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所以说,做事情不能够急于求成,要有一定的耐心,因为,有些事情急不来。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人类是弱小的,不能像巨型动物那样,一脚踏遍万里路,但人又是聪明的,能够脚踏实地的踩出一条路。

俗话说了,慢工才能出细活,对于人们学习一门技艺或一门知识时,一定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学,不能一味地想要一步登天,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成功路犹如独木桥,在通往成功路时,我宁愿一步步稳稳当当地走过去,也不愿意踉踉跄跄是跑过去,因为智者是不会拿自己前程作为“赌注”的。

“叮铃铃……”急促的响铃声再次响起,在想通了这一切后,我看了看周围的美景,然后缓缓走进教室,毕竟,有些事情急不来!

闲敲棋子落灯花

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文学家莫言一语中的,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感情和观念意识,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一切变得快速而又便捷。人们不用再鸿雁传书,有了手机,问候便在顷刻之间到达;人们不用再案牍劳形,有了手机,汗牛充栋只是字典中的故事;人们不用再千里相聚,有了手机,彼此间的交流便在朋友圈中流淌。生活如此便捷,如同快餐般迅速满足需求。可是在果腹后,人们的内心是不是有些怅然若失?是的,手机带给我们便捷,可是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享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约客》是千百年前的闲适生活,如今的我们,在行色匆匆中,早已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只专注于屏幕的方寸之间,任凭时光流转,夏秋冬春,已然无福亦无心享受这有张有弛的慢生活。如果我们是赵师秀,在等待的时候根本不会注意到梅子黄时雨。蛙声遍雨中,只会专注于微信、微博的刷新、留言,或者恐怕早已一通电话过去质问对方的爽约。现代生活容不得等待,更体会不到等待时的一点点期盼、一阵阵焦急和那一丝丝失落。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迅速得偿所望,却最终留给我们荒芜的内心。

还记得余光中的《催魂铃》吗?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它高亢而密集,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我们卷来,摄人心魄。我们就如同《摩登时代》中的卓别林一样,被机器控制,成了机器的奴隶。人被自己发明的东西所奴役,这便是“异化”。我们发明了机器、工具,我们又常常被他们所束缚,迷失了内心。

不禁怀想那个浪漫的雪夜,绿蚁新醅,红泥炉火,“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道出了思念旧人之意。淡淡的感伤在天晚欲雪的等候中弥散……倘若那个时候有手机,刘十九定会飞速赶来,那份经由等候而更显珍贵的诚恳亲切也终将大打折扣了。

于夜深人静之时,扪心自问,我们为何生活得如此仓促?在这样的节奏中我们幸福吗?有人说因为有了手机,手机改变了生活。我想说,因为人的欲求而创造了手机,因为人的欲求又改变了生活。手机只是依托的形式,人们相互竞争构成的社会,社会中追名逐利的风气,风气里的急功近利,让我们已经不再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是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践踏了自己的灵魂和内心。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步入丛林,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等我们迷失了,我们才开始了解自己真正所需。放下手机,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应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