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选] 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行为冲动、难以自控的药物

 平安dsthkeikek 2019-01-12


冯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

运动障碍性疾病科主任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委员

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帕金森联盟副理事长

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副理事长

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学组全国委员

北京医学会帕金森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在帕金森病专科门诊中,有时遇到一些帕金森病患者有明显的“冲动控制障碍”症状,对帕友自身、家属和相关人士造成痛苦和困扰。荟萃分析显示在帕金森病中冲动控制障碍(ICD)的患病率在2.6%到34.8%之间,在强直-少动类型的帕金森病人群中比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发生率更高。近年国际上帕金森病专科医师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发现某些多巴胺能药物可导致冲动控制障碍,特别是一些常用的多巴胺能药物在大剂量服用时易出现上述问题。


冲动控制障碍是无法控制的强烈欲望、无法遏制的冲动,不顾后果的一组异常行为的总称。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冲动控制障碍的发生率远高于健康人群。


冲动控制障碍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

  • 病人知道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好的,极力加以控制,却难以控制。

  • 行为没有明显的目的。

  • 在行为前心情紧张或不快感越来越强烈。

  • 在行为过程中病人可体验到如释重负般的快感,行为本身可给予患者极大的心理满足。

  • 反复发生,在发作的间歇期病人似乎如同平常人,具有迷惑性。


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病理性赌博、强迫性购物、性欲亢进、暴饮暴食行为等。

  • 病理性赌博:无法抗拒的赌博冲动,严重影响个人和家庭。赌博行为持续、反复发生,不顾后果,伴有赌博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

  • 强迫性购物:无法控制、强烈的购物欲望,过度购物。

  • 强迫性进食:反复发作、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


对于冲动控制障碍的预防重于治疗

预防冲动控制障碍疾病,首先要找到与冲动控制障碍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与冲动控制障碍相关性高的因素依次是:大量服用多巴胺能药物,特别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男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年龄比较低,患病时间长,患者出现了运动波动、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等。

在上述因素中,帕金森病患者服用较大剂量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主要因素。冲动障碍疾病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在各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中有些种类更容易发生冲动控制障碍疾病,包括目前常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国际上新型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导致冲动控制障碍与药物剂量明显相关。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日剂量高,每天服用多次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某一次剂量高,或者目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剂量不高、但以往曾经大剂量服用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都可能导致冲动控制障碍的风险显著增高。有一项研究显示对22例发生冲动控制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降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剂量的方法,其中16例患者获得了明显的缓解。

不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另一种常用的多巴胺能药物—左旋多巴也可能导致冲动控制障碍疾病。相比之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导致ICD的相对危险是左旋多巴的两倍。

在服用复方多巴导致冲动控制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复方多巴及其他抑制左旋多巴降解药物的总剂量(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过高,是导致冲动控制障碍的重要因素。服用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比较低的帕金森病患者一般不出现冲动控制障碍疾病

少数出现冲动控制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服用的多巴胺能药物剂量并不高,之所以出现ICD与遗传因素有关,包括与多巴胺受体DRD3型受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基因多态性有关。

金刚烷胺是否导致帕金森病患者冲动控制障碍尚无结论。

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第三代沙芬酰胺、第二代雷沙吉兰和第一代司来吉兰)基本不引起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冲动控制障碍。


预防和治疗冲动控制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控制多巴胺能药物剂量。预防重于治疗。后续的文章中会详细阐述治疗冲动控制障碍疾病的具体方法。




总结

冲动控制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一种特殊而危害巨大的非运动症状。服用过大剂量的多巴胺能药物是导致冲动控制障碍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与患者本身的特征和帕金森病的发展有关。

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的冲动控制障碍需要适当控制多巴胺能药物的剂量,特别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复方多巴的剂量都不宜过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