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类短视频来袭,你的“知识焦虑症”有救了

 茂林之家 2019-01-12




以前,她的家庭群和中国无数个家庭群一样,充满了养生谣言、“毒”鸡汤和廉价商品的砍价链接,郑开欣选择“眼不见心不烦”,默默地将群信息设置为“消息免打扰”。


但是最近,一闲下来,她竟然主动想翻阅群里的信息,特别是家人转发的短视频。二姑分享的几种“冬日围巾系法”短视频简单实用,比起以往自己看着分步图片、拿着围巾瞎琢磨半天上手快多了。


表妹转发的英语配音短视频,那声音太有磁性了,忍不住想多听几遍,听着听着竟然可以跟着重复下来了。


最神奇的是老爸,原本整日爱刷千篇一律的搞笑短视频的他,竟然开始满嘴“天体物理”、“星辰大海”。起初,郑开欣以为老爸上了什么“民科”骗子的当。后来才知道,他是最近关注了抖音上的“探索宇宙”、“航小天”、“NASA中文”等几个天文知识号。


郑开欣知道,“50后”老爸年轻时上山下乡,没赶上学习的好时候,但是一直对天文学有朴素的热爱,退休后,曾经热情的买了几本大部头的著作想要“钻研”,奈何资质有限,确实看不下去,如今长度十几秒钟至一分钟不等的短视频,将天文学分解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小知识点,用大众能听懂的语言解读出来,让老爸六十多岁的时候重新找到了学习的感觉。


“航小天”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官方账号的权威发布,“NASA中文”是航天圈耳熟能详的科普团队。郑开欣逐一检查了这些短视频号的背景后,放心下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短视频的普及,2018年以来,一大批知识类短视频开始走红,知识类作者正在成为新的“网红”和平台的“流量担当”。


据统计,截止2018年12月8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1.8万个,累计发布超过300万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这些都反映了短视频传播知识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在知识大爆炸、各种信息超前丰富的今天,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接触到的东西之多,超乎往昔想象。但是大众对获取知识的“焦虑感”和“不满足感”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原因之一被认为是获取知识的门槛仍然偏高,从象牙塔走到普通大众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如今,当知识搭上短视频的快车,或许人们期待的“知识的普惠”真的有可能成为现实。


知识网红:让知识具有“知识感”


“抖音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脸上露出和短视频中一模一样的堆满皱纹的笑脸,他独具特色的“湖北口音普通话”让人觉得亲切、有趣。




谁也没想到,这个六十多岁,在大学里研究了一辈子中国古典文学的老头儿,竟然会成为短视频时代的“流量明星”。可实际上,直到3、4个月前,戴建业还不知道有抖音的存在。


8年前,戴建业曾给本科生开设了一门选修课,主讲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当时,他的70余节讲课视频,被一家网络教学公司以8000元的价格买下。


最近几个月,这些讲课视频被节选制作成了一条条短视频,在抖音上推出,没想到意外捧红了戴建业,短短时间内,他已经积累了180多万粉丝,累计获赞近400万次。


解读李白其人其诗系列是抖音上点赞量很高的一个系列。几乎每一条都有一万至数万的点赞量。“从前我们学习古诗,老师总是说要联想、要想象诗人所处的时代和情景。但是我就是怎么也想象不出来。”一位粉丝说,戴老师的课真的为我打开了对古诗理解的新境界。


在戴建业口中,李白“狂的要死”,他的《将进酒》并不应该以深沉而浑厚的方式诵读,而应该是酒后兴起,带着狂放的节奏呼之欲出。“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戴建业一只手在半空中打着节奏,铿锵有力的一字一顿的读出这句诗,如同酒后划拳一般,“这就是盛唐的诗人,听懂了没有!”台下的同学们哄然大笑。


但紧接着,戴建业语气一转,又抒情、忧郁起来,他把声音拉长:“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到了李商隐的诗,这就是晚唐。”


“好喜欢这个鬼教授,听懂了没有!”粉丝模仿者戴建业的口头禅表达对他的喜爱。“如果当年我的语文老师是这样讲古诗的,我一定会爱上中国文学。”


“前段时间我陪太太去上海、南京看病,街道上和医院里,就有人要来和我合影,连学校里的保安也认识我,真是见了鬼。”戴建业如此调侃自己的走红。有一次他走在上海街头,有个人不仅认出了他,还一直跟在他后面,边走路边背诵诗歌。


“从前我的太太总是嫌我的口音不标准,我自己也对自己的普通话很不自信。”戴建业说。央视《百家讲坛》曾经希望邀请他开讲,但是试镜之后,工作人员反馈说,戴老师讲的很好,但是听不清楚,结果只好作罢。


“抖音上的走红让我发现,原来我的口音也是可以接受的,有那么多人喜欢听。”戴建业说,现在,连太太也改变了观念,亲口承认“戴建业的口音真的比较好听”。


从近年来诗词大会等综艺节目的受欢迎程度不难看出,在国内,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大有人在,但真正能系统学习到的,毕竟是少数,戴建业的短视频,给了大众一个接触古典文学的新渠道。


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有多大?“戴建业的口音”曾连续两个多月位列热搜榜前列。作为研究了一辈子中国古典文学的教授,戴建业曾经出版了多部相关书籍。现如今,随着他在抖音的走红,他的书也开始脱销了。


“我们是2018年3月份的时候开通了炫酷实验室的抖音账号,抖音的流量确实很大,一条视频就可以获得十几万的点赞。大概在2018年4月的时候,我们的团队就开始主力做抖音了。”由果壳网在抖音上推出的科普小团队“炫酷实验室”负责人唐智炜说。


“短视频传播知识最大的优势是让知识更有‘知识感’,让知识有了温度”。同样在抖音上走红,拥有390多万粉丝的知识大V“英语影视配音员”孙志立如此形容知识类短视频受欢迎的原因。


以往大众想要获取知识,主要靠文字、图片。但是这些方式造成知识平面化,很难让人产生感觉。短视频给了知识“知识感”,让知识前所未有的立体、丰满,曾经被文字抽象了的事物被重新具象化,以人为载体的口语传播,开始重新回归到知识传播的场景之中。


录一段几十秒的短视频并不容易,要精心设计内容、台词、速度和表情、动作等,有时候多一个词少一个词,快一点慢一点,都达不到最佳效果。孙志立也是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今天大众接受度最高的风格。


一条比较英文方言和表达方式不同的短视频中,孙志立用充满磁性的高辨识度声音分别模仿了操着英式口音的外交官、带着金链子、大墨镜的美国黑人口音和拿腔拿调的艺术家的表达方式,点赞量超过7万。


“活了这么大,第一次觉得英语这么好听,看来英语就是要跟着戏精学。”“听完觉得几年前站在美国街头的感觉又回来了。”有粉丝如此评价,而这,就是孙志立希望给大众带来的“知识感”。


短视频:打破知识传播的最后一道门槛


2018年11月15日,字节跳动开展“抖音公开课”教育扶贫活动,邀请三位抖音知名科普大V“大科学家来了”、“柴知道”和“地球讲解员”,深度走访贵州省“益童乐园”站点。


在活动现场,科普大V以短视频为“教具”,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当地学龄儿童讲授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知识,并且一起创作视频。


“每个人都应该能够便捷地获取知识。不论是对宇宙感兴趣的中年人、对城市感兴趣的偏远山区的孩子、还是不太擅长使用电子设备的老年人。知识类短视频,就是为大众降低获取知识的门槛,实现知识的普惠。”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志毅说,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来说的最大价值,在于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可以说是实现了“冷”知识的“热”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教授胡百精



2019年1月8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发布,报告称,抖音短视频使日常生活知识化,隐性知识显性化,拓展了“知识的边界”,给知识本身带来深远变化。


不论何时,个体的实践和交流,始终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必要条件。在远古时代,人们只能靠口口相传。直到文字出现,具象的事物被抽象为文字符号,知识传播得以“去人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知识作为一种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纸本身的静态性、有限性和成本性,知识的存在方式相对“固化”,传播速度有限。只有经过筛选的“精品”知识才能进入书本,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主要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对识字能力和文化背景的要求,也将很多普通人挡在了知识的门外。


随着视听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电影等),声音和画面被“复活”,知识的传播形式变得丰富和立体。以人为载体的口语传播,开始重新回归到知识传播的场景之中。但由于制作门槛高,它依然在少数人的手中。


互联网的出现,令便捷的分享和广阔的连接提供了更多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是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播和接受知识的地点也更为随意。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短视频平台让知识回归本源,重新以“口语”的形式进行生产和传播,降低了知识生产的门槛,激发大众的知识传播热情,令普通人也能够参与到知识传播中来,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丰富知识传播的内容。


知识类短视频到底有多少欢迎?


在抖音上,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务小窍门、美妆穿搭、理财知识、健身知识等,还是设计专业学科领域的人文科普、法律科普、外语学习、声乐教学等,都可以找到相关内容。


平台上,“涨知识”、“学霸秘籍”、“冷知识”、“生活小妙招”等,纷纷位列热门知识话题TOP10。



按照累计模仿量排序,《先飞到宇宙边缘再飞进原子里》、《极简的一招防身术,一点点力气就能放到对方,女生也能轻易做到》、《停止吸烟后,身体会发生什么》等都在科普类短视频中名列前茅。


大数据还显示,知识类作者无论是人均粉丝数,还是发布视频平均播放量、点赞量、分享量、分赞比都远超出其他内容的作者。其中,与平台整体相比,万粉知识类作者所发布的视频,条均播放量和分享量都远高于整体的平均水平;人均粉丝数是平均线的两倍,超过15万。由上述种种可见知识类内容受到用户欢迎的程度。



2018年下半年,中国科学院的新媒体团队——中科院之声开设了抖音账号,发布来自科研一线的生动有趣的只是短视频,取得了不错的大众传播效果,也吸引了科技界院士专家们的关注,目前粉丝数已突破180万。类似的权威、官方号,抖音上已经入驻了不少。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具有多年互联网知识传播经验的非官方科普达人和团队入驻抖音。例如,一条《限行世界地图有太多假象》的抖音短视频共收获了185万多个赞,累计播放超过4760万次。“长知识了,万万没想到原来格陵兰没有那么大。”粉丝留言称。


这条视频的作者“地球村讲解员”,是一位有名的科普达人。自从2018年7月开始通过抖音进行天文地理知识科普以来,半年时间已收获468万余名粉丝,作品累计获赞超过2000万,累计播放量超过5亿。


“普通老百姓其实不太在意象牙塔里那些高深的学问,他们更需要的事生活化、快捷化的小知识。”孙志立说。


而移动网络与短视频的普及,真正使得知识传播从未如此生动、高效与普惠。


知识类短视频:不“贩卖焦虑” ,但要避免成为“知识的飞沫”


知识类互联网产品受关注,并非短视频出现才有。近年来,不论是知识红人的出现,还是知识付费模式的推出,大众追捧的背后,无一不透露出人们对获取知识的“饥渴”与“焦虑”。


然而,一些知识大V和知识平台也由此引发了“贩卖焦虑”等质疑,更有媒体人发表观点称:真正的知识永远不可能从网上得到;“没有知识”是一个“知识分子”成为网红的基本条件。


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空间丰富,看似唾手可得,但人们对获取知识反而更加焦虑?现代人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真的不利于真正的学习吗?短视频平台作为向大众传递知识的新渠道,有应该承担哪些责任?避免哪些“坑”?


知识类短视频的出现和走红,也引起了学界、业界专业人士对上述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谢维和认为,在信息分布不均衡、知识分布不均衡、知识“too much”越来越快、越来越目不暇接的时候,如何真正提供些真东西给大家是需要思考的。希望短视频这种短小精悍的东西,能够真正给大家一种信任感,呈现最真实的东西,这才是在大家都追求快、转球多的时代,一个更重要的价值选择。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认为,“短平快”构成了短视频知识传播的最新样态和特点,它同时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截至2018年10月,抖音国内月活跃用户数超过4.5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文化影响、生活影响和产业影响。


短视频时代,知识传播要关注如何避免失真、失责和失雅三个问题。而推进短视频知识传播发展,既需要从政府层面予以强化和监管、需要在社会层面动员专业机构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行业层面的自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则认为,历史上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伴随着知识革命,两者互为因果,交互建构。从文字到短视频,知识的大众传播经历了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更不再是单向的教化。


但是,碎片化的知识传播确实也有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短视频可能只能让大众了解到知识的冰山一角,无法获取全貌,而对知识产生了“盲人摸象”般的误解,成为“知识的飞沫”,反而不利于真正的知识普及。


至于有人担忧互联网和短视频碎片化的特征不利于真正的知识传播。有观点认为实际上专业的科学研究并不会被大众科普干扰,而如果将象牙塔里的知识部分的进行通俗化解释,反而会有助于提高大众科学素养。


“有人说碎片化与知识传播是冲突的,短视频太碎片了,而且节奏非常快。”刘志毅说,“但是我们研究后给出的答案是,要站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来看这个问题,不能把知识获取和碎片化本身放在对立面来看。”


刘志毅认为,短视频虽然令知识的形式变短了,但是以短见长,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而把知识按照点来呈现,世纪是循序渐进,符合人认知规律的;另外,短视频传播的知识更多是在点亮兴趣,有了兴趣之后,还要配合更传统的形式,进行系统的学习。


如何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也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问题。


2018 年 9 月,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首次在北京举行,大会聚焦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将科学知识普及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进行讨论。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在大会的报告中提到,“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二者都是集中体现人类智慧的创造性劳动,都关乎人民幸福、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而早在 2016 年 2 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 年)》,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作出总体部署。


短视频平台的社会责任内涵越来越丰富,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利用好平台的影响力,助力知识的传播。


“既然短视频平台向大众传播知识如此受欢迎,我们认为,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刘志毅说,短视频应该借助这个契机,全力助推知识的普惠。


为此,抖音宣布了2019年的两个“小目标”,一是将对持续生产内容的早期创作者开放1分钟视频的权限;二是将推广抖音公开课,精选短视频知识内容,帮助偏远山区的孩子,让互联网成为他们进步的阶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