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闯天下而吃

 木香草堂 2019-01-12

彭敦运

——常听家长讲,孩子择食,刁嘴。学生正是张身体的时候,不吃,怎么会有营养让身体吸收?这是一个太简单的道理。然而,还有更深刻的,吃不惯外面饮食的孩子,走不出家,而仅仅一个家门口,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又有多少发展机遇?

    孩子们吃饭不是大事,但又是大事。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

     按照经济学家胡鞍钢先生的说法,出生在19491958年间的一代人,最好的年华被十年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因而被称为文革一代;出生在19591978年之间一代人,正碰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因而叫改革开放的一代;出生在19792000年之间的一代,青春正是中华民族要振兴的时期,所以叫做振兴的一代。

    我们的孩子,都出生于19691983年之间,显然,他们都遇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尽管他们六人横跨两代,但是,他们都面对着中国的开放和振兴。了解自己,了解家乡,了解祖国,是他们的基本素质里必须具备的。他们成人后,不得不与其它省份的人们打交道,也不得不与国外人打交道,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交际特点。当他们与别人打交道时,一个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家乡和祖国的人,在他人面前,有什么交际优势?

    而了解自己,了解家乡和祖国,并不是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的。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有一定的超前眼光,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为孩子们补充一定的知识营养,让他们在与世界对话时,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机遇就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让孩子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作为家长,就应该在与孩子一起进餐时,发现吃饭的教育意义,发现餐饮文化的教育价值。

 

    我有这样两个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都去了美国,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在大洋彼岸,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了糊口,其中一个竟利用在家时剽学的一点餐厨手艺,开了一家中式餐馆。谁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餐馆倒造就了他在美国的一番事业。而另一个,连做饭给自己吃的本领也没有,在花光了父母的邮款以后,就只好打道回府了。这一案例给我们启示很大,我最初的想法是,孩子们上学好小,读书都读得好累,为了保证孩子们有多一点的读书时间,不忍心让他们回家后再帮做一点家务。当我的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时,我震惊了,原来我错了;原来,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哩。

    过了两年,一位回家探亲的学生又告诉我,他在广州经营一家服装厂,一开始业务渠道不畅通,尽管自己的产品质量不错,可就是怎么也打入不了国际市场,眼看就要倒闭,后来碰到一位外宾,他用自己的家乡菜、家乡茶热情地招待了这位客人,想不到,这次席间交往,竟然给他敲开了国外的大门!

    原来,中华餐饮文化竟有这样的魅力!

    他的故事,给了我又一点启示。

 

    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定地方风味的著名菜系。这其中,就包括鲁菜、川菜、苏菜、粤菜、京菜和鄂菜等。这 “十大菜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应该让我们的孩子略知一二的。虽然我们不是专业厨师,也不教烹调技术,但是,常舞锅碗瓢盆,何不利用这廉价、方便的教育资源,给孩子一点传统文化的积淀?

 

    孩子们也喜欢川菜。

    但什么是川菜?我也说不清,可小兄妹们偏要刨根究底。没办法,你只能现打现卖。

    那时,计算机还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像今天上网查询这样方便,介绍饮食文化的读物也十分有限,我只能东拼西凑给他们一点资料。让他们知道,川菜出在四川,是一种历史悠久,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菜系。四川古称巴蜀,号称“天府之国”,位于长江上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群山环抱,江河纵横,盛产粮油,蔬菜瓜果四季不断,家畜家禽品种齐全,山岳深丘特产熊、鹿、獐、狍、银耳、虫草、竹笋等山珍野味,江河湖泊又有江团、雅鱼、岩鲤、中华鲟。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特产资源,都为四川菜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客观条件。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聚居于城市的达官显宦、豪商巨富、名流雅士常常讲究吃喝享受。他们对菜的式样、口味要求更高,对川菜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历史上川菜特别重视鱼和肉的烹制。曹操在《四时食制》中,特别记有“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黄鱼“大数百斤,骨软可食,出江阳、犍为。”还提到“蒸鲇”,可见三国时已有清蒸鲶鱼的菜式。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对1500多年前川菜的烹饪技艺和宴席盛况描绘为“若其旧俗,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显然,川人聪慧,钻研精神强,造就享誉世界的四川餐饮文化的又一主要原因。

    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的介绍,在孩子们成长的初期,也是难得的启蒙,这是他们在课本中无法见到的,而只要在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他们几乎都具有新鲜感,爱问,想知。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们简略地知道了关于鲁菜、川菜、苏菜、粤菜、京菜和鄂菜的一些常识;知道了我们家乡鄂菜以淡水鱼鲜和蒸菜煨汤的要旨。

    孩子们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走进厨房,接触一点餐厨知识。

 

    衣食住行,食排第二。民以食为天哩。

    家长就为孩子们今后可能的机遇,教他们识菜?

    不全是。这里还另有原因。

    孙中山先生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能走万里路,对于人的一生多么重要啊。

    然而,走万里路,你得具备走万里路的身体,你得具备走万里路的胃口。

 

    彭舟的一个同学,大学毕业了,好不容易在北方找了一份工作,收入还不错,可是,他吃不惯那里的饮食,只短短的一年时间,就辞职回家了。孩子替他惋惜,我也替他惋惜。惋惜之余,也使我想到,教育一个孩子,应该是全方位的呀,引导孩子科学饮食,适应不同的饮食习惯,也是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内容哩。

    什么是科学饮食?为什么要适应不同的饮食习惯?这里我不打算讨论营养组成,也不打算说按时饮食与定量饮食,只想谈谈怎么调动孩子的胃口,让他习惯中国大部分地方,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饮食。因为,我不想我的孩子们做饶梁呢喃的乳燕,倒希望他们做能展翅飞翔的雄鹰。

    雄鹰真的展翅了,难道就只吃家门口的食物?

    那个年代,普通人家的菜肴里,荤油是不多见的,因此,对于北方的重油的习惯,我想,孩子们可以适应,稍微难一点的是,要引导接触东北的面食,要吃得习惯以面食为主的主食;而真正让孩子们难以适应的是四川、湖南的“热辣辣”和贵州的“又辣又麻”哩。

 

    我们生活在武汉市,这里的饮食不甜、不咸、不辣、不麻,基本处于中性。胃口重的人,在这里找得到食物,胃口淡的人,也有他的爱吃的东西。可是,从武汉市出去的人就很难说了。为了培养孩子适应到外地能适应的饮食习惯,我家每天早餐都是面食;正餐时,从小我就让他们慢慢接触四川、贵州、湖南的菜肴……

轻度的辣,对于武汉人来讲问题还不大,可是,像湖南、四川那种辣法,就不是很容易适应的,对于一个只有一岁多一点的孩子,一开始的训练,那几乎就是一次折磨。

    不折磨行吗?

    孩子的奶奶不干了,妈妈不干了,但是我得要干。慈不带兵哩,当父亲的本就要严。

我将蘸了辣酱的筷子,伸进了一岁多一点的孩子的小嘴,一下子满脸通红,大汗不止,眼看马上就要“哇”地哭出来,我会马上抱起他,高声地哄道,“我们张杨将来是要当解放军的,解放军是不怕辣的,是吗?”孩子会含着眼泪点头,张着小嘴,一个劲地喝凉水。

等到口里的辣味消失了,你问他,还敢吃吗?他会望着你,“怕。”

    “你是男子汉吗,男子汉还怕辣吗?”

    他又会在高帽子下,继续张开他的小口,再经历一次辣的摧残。

    一次,两次,慢慢地,他不再怕那辣酱了。

 

    我用同样的办法,继续处理着彭舟……

   不怕那辣酱了,再换一种辣法——吃辣椒,将辣椒和肉一起做,和鱼一起做。

    二十多年前,肉和鱼可不好买哩,那是稀罕物,也是孩子最爱吃的东西。辣肉辣鱼上了桌,他眼谗口也谗,哪里还怕那个辣?就是辣,他有他的法宝,让小姨在桌子上放一杯凉开水,一辣就喝,喝了再去辣。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对于辣,他适应了。慢慢地,他也适应了麻。在后来,他适应了面食。

 

    看见大一点的孩子吃辣那种难受劲,妈妈实在心里不忍。当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她就不让我做饭了,“你做的菜是猪食,伢们不喜欢吃。”

    “我做的菜是猪食?”

    不由分说,我做菜的权利被剥夺了,我笑笑,就此撒手了,我有我的工作哩。

    谁知,我这一撒手,造成了一个遗憾。

    小儿子是一个十分逗大家喜欢的小家伙,在刚会爬的时候,就常常被人偷走逗着玩了;刚会走,不是这家喂上一口,就是那家喂上一口。我家住在过道边,为他被喂提供了有利条件。就是在家,妈妈也只让他吃自己喜欢的东西,吃妈妈自己习惯的饮食。

慢慢地,孩子大了,进了中学,进了大学,在学校里,他就挑选他爱吃的东西吃,至于天南地北的饮食习惯,他可不关心。

    一次,因为工作的需要,他出差到了荆州,谁知,他竟然吃不惯那里的伙食!他甚至怕出现在菜肴中的各种豆类!

    麻烦来了,他妈妈大吃一惊,竟有这样的事情?

    但这是事实!

    后悔莫及!

 

    20064月,孩子他妈去成都治病,成都不会因为你是武汉人就只给你准备适应你的伙食啊,20多天的又辣又麻,让她吃尽了苦头。回来后大发感慨,不该从小没有养成适应外地的饮食习惯,以至于到了外面吃不惯!

    吃不惯,你就没有精力做其它事情,是学生,你就学不好!

 

    身体决定胃口,胃口保障身体,这就是辩证法。

    我们做家长的,眼睛能只看到脚尖?即使孩子在吃饭时,也要培养他们为今后的闯天下而吃,吃得惯天下的饮食!

    将来,如果工作需要你的孩子去四川?你怎么办?你去给他当厨师?如果工作需要你的孩子去美国,你去给他当保姆?若他要去巴西,去非洲呢?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可能是饶梁呢喃的乳燕,但他们更可能是展翅飞翔的雄鹰!

http://blog.163.com/pengdy2011@126/blog/static/511594092013028751335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