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冲量考核压力大 年末揽储大战硝烟起

 开启2019 2019-01-12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距2019年春节只剩1个月不到,2018年的银行年末揽储大战没有迟到,但与往年略有不同。

考虑到2018年股市、P2P等行情不佳,且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收益率持续走低,央行集中释放流动性呵护市场,市场资金利率下探至政策利率下方等因素,总体而言,2018年年末相比往年,银行揽储压力有所缓解。但在银行依靠息差的盈利结构没有改变的前提之下,揽储的重要性对于各家银行来说仍旧不言而喻。更何况,多家民营银行也加入了2018年的“揽储大军”,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搅局者”。

智能存款成民营银行揽储神器

据了解,2018年下半年来,包括苏宁银行、微众银行、百信银行、网商银行、富民银行、众邦银行等至少10家民营银行相继推出揽储“神器”——智能存款。其产品不仅主打“随时存取”,还“本金保障”,更具吸引力的是,提前支取利率最高超过4%,持有期满5年最高能获得利率近4.9%。

据不完全统计,推出过类似智能存款产品的银行主要有微众、网商、苏宁、富民、三湘等民营银行,以微众银行于2018年8月推出,9月正式开放的“智能存款+”为例,该产品50元起存,当日起息不限额度,可开存款证明。1年-5年利率则为4.5%。“智能存款+”支持全部或部分金额提前支取,按照相应利率计息,不限次数,取出本金及利息实时到账。2018年12月20日,微众银行“智能存款+”产品停售。微众银行方面称,“智能存款+”属于额度售罄,已存入的资金利率、支取体验不受影响,未来开放存入时间以后续通知为准。至截稿时,记者联系微众银行客服询问后续上线事宜,对方回应称仍无法确定。

同类具体产品还有网商银行“定活宝”、苏宁银行“升级存”、富民银行“富民宝”等,它们都出现在相应APP中的醒目位置。但这些产品多少有采取限时、限额、降息管理等措施。智能存款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支持,但也没有明文禁止,可以说尚处在一种擦边和试探的状态,回望金融发展数十年,这种状态在金融创新活动中屡见不鲜。

大额存单成年底银行揽储主推

“存款立行”是不少商业银行座右铭,存款堪称银行最核心、最基础的业务。存款规模可直观体现出一家银行的地位和竞争力,因此无论大行小行、总行支行都把存款作为主要业务来发展,其竞争也甚为激烈,“xx行存款突破xx亿”是银行工作人员惯用宣传口号。

记者通过现场调查10家银行发现,2018年银行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并不明显,大额存单成为银行主推揽储利器。四大行中,中行的调整力度比较大,30万档位和100万档位的利率全部进行了上浮,上浮比例在50%左右。总体来说,工行最低,建行及中行最高。

不少银行大厅在2018年11月刚开头就已经摆满了礼品,从玉米油到榨汁机,从充电宝到厨具,都一一摆放在玻璃柜中。走进网点大堂,就能碰到不少理财经理当场要求通过微信添加好友。近期,不仅仅是朋友圈公开宣传,记者还通过微信收到不少理财经理的邀请,包括拼团理财、银行知识小课堂等。

“这个拼团性价比很高,您就当多认识一些同样理财的人呢,建议做一个试试看。”招商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在微信上邀请记者报名银行小知识课堂。“现场有暖气,还提供新鲜水果。”同时,如果记者可以邀请朋友一起参加小知识课堂,还能增加积分换礼。

中行某支行个金部客户经理连续几天通过微信给记者发送参团认购二维码,“我行这个理财产品相对其他行是收益最高的,我们行自己员工也在买这个,所以您大可放心。”

“今年攒下的20万已经全部买了理财产品,买了6个月。”在这期间,市民王菲菲已经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购买了理财产品。但一些年轻人则拒绝了购买,市民李杰告诉记者,“银行买太麻烦了,不如直接在支付宝或者微信买。”

年底银行因为希望开年“开门红”,因此理财利率上浮增加客户储备并吸引新客户属正常周期性现象,但据一位工行个金部前员工所说,今年提升后的利率不如往年高。

“比如之前破5的产品有一半,甚至能破6,现在主要最多到4点多——4.8、4.9这种。”2019年1月4日发布的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35%,西南地区6个月以上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收益环比下降11BP至4.45%,也证明了这一点。

购汇享高息成外资银行吸储手段

2018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约4.5%,外资行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整外币存款利率。

“我们换外币有天然优势。”一名东亚银行的客户经理向记者推荐了美元的定存作为保本又利率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在2018年12月30日前,客户以新增资金存入美元,最低1万美元起存,可获得年末的定存优惠利率,半年期年利率最高可达到3.1%,此前半年期利率是1.55%。

众所周知,银行是需要每年向央行交付一定的备付金的,而银行的生存根基就是存贷差。如果银行想坐收放贷的渔利,自然就得先有成本可以用于放贷。所以,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其实是有揽储任务的。以前,抢夺储蓄资源都是银行与银行之间在互相竞争,谁的服务好谁就能赢,谁的利息给得高谁就能赢。但是,自从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其他的一些理财机构上线之后,银行的揽储竞争对手就多了起来,银行也无法再依靠最初的服务以及高利率来抢夺客人了。同时,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从之前的储蓄大国变成了消费大国,追求消费的时代让存款金额大幅减少。银行始终需要存款,而居民需要消费,可见,在国民储蓄下滑的阶段,在银行仍然依靠息差的盈利模式下,各大银行年底花式多样的“揽储大战”现象短时恐怕难以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