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水头与透明度有何关联?翡翠的水头是决定翡翠价值的重要因素,翡翠中常见的专业术语有种、水、色、工、瑕,其中的水也叫水头,字面上是指翡翠的透明度,但其实它还包含了很多值得研究的知识,今天邓家雄雅觅翡翠要为大家解说的是,翡翠的水头与透明度有何关联? 我们一般看翡翠的种水是根据光线在翡翠内部,能够通过距离的长短,翡翠的水头可以称作几分水,通常划分为一到三分,三分水最透明。一分水的透光深度为3mm, 二分水、三分水的透光深度约为6mm和为9mm。透明度的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翡翠水头的长短,即翡翠的水头可以用透明度来计量。 但是翡翠的种水与透明度并不能作为判断翡翠种老的因素,有的翡翠达到冰种了,种水却只有一分水多一点,有些不懂的人以以为种水短就是种不老!这是错误的理解。 比如有底色的料,同样是冰种,带底色的料肯定没有不带底色白色肉来得透,但是带底色的料切开到一公分或者0.8公分会很美丽,透度也会上升,看起来很有味道,是同等品质白肉不能比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原石的时候,同样是冰种,带底色的料虽然没有白肉的透,但是其价格却高很多的原因。懂的人知道,切开后就很美丽了,不切开原石的时候即使是玻璃种也是微微发黑的,不黑的话也就说明种不老! 种老的翡翠即使是白肉,只要没有切开成片,原石的时候都是微微发黑的,只有切开后就起来效果了,自然光都透。 水头和透明度息息相关,透明度是指翡翠的透光程度。根据标准划分,翡翠的透明度分为五个级别: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 透明:绝大多数光线可透过,翡翠内部特征清晰可见;亚透明:大多数光线可透过,翡翠内部特征可见;半透明:部份光线可透过,翡翠内部特征尚可见。 翡翠的水是光线在翡翠內部的传播,受晶粒的多次无序交叉反射、折射后形成的综合状态,看起来像迷雾萦绕,有深度,没有层次感,是透明度与种、底之间的结合体。 在翡翠种老、晶粒细小、结构紧密、底子纯净的情况下产生的水,其效果优于透明度的光学现象。水是各种因素合成的效果,它是光线在翡翠內部作用后产生的结果,透明度的基本要素是有水,但是如果缺少种、底的配合,单纯的透明度不会转化为水,有水必透明,而透明的翡翠未必有水。 翡翠的水头也是一种状态,透明或者半透明间凝滞着湖水里的暗波,似静止又似涌动。绿色含水,显得幽邃而富有弹性,看起来漫无边际。无色有水,像清澈的小溪。 翡翠透明度的基础条件是要有水,但呈现透明的翡翠未必有水,很多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翡翠是没有水的,这就肯定了翡翠水的本质不是透明状的事实,将透明度视为水的理解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但不够科学严密,二者不能划等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