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的员工,从不会说这几句话

 阿布的书柜 2019-01-13

商业报

作者:漱石枕流,本文经授权转载

人在说话时有个不太好的习惯:行为快于思维。

在脑袋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嘴巴已经先开了口,等他们意识到这句话不对时,为时已晚,但是覆水难收。

工作时候,尤其注意的就是说话问题,聪明的员工,这几句话你会很少听见他们说。

01

凭什么啊?

大概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多人在刚出社会时,带着绝对的是非观色彩,好就一定很好,公平就必须得是绝对性的公平。

比如做销售时,明明A更努力,拿的提成、奖励应该更多。

但是公司规定必须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的每个人都得到一定的业绩才可以拿提成,只要小组里的某个人业绩不合格,整个小组连坐,提成清零或者只能拿一半。

A会觉得很气愤,半天抱怨一句:“凭什么?”

或许你会抱怨公司这样分配不公平,本该属于你的却没有得到。

或许你会抱怨公司的制度不合理,因为它埋没了那些真正有实力却不得回报的人。

可是,什么才算分配不公平呢?

这种不公平只是在你个人的角度看来是不合理,如果你真的感到不公平,你可以站出来表示公司的分配存在缺陷,而不是抱怨凭什么。

真正的公平、合理,是需要人自己去争取的,不争取那这种不公平就永远都会存在。

在得知情况后,你可以这么做:

a.向领导提意见,以员工的角度传达公司制度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正,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

b.自己可以根据情况申请换小组,或者在业绩上帮一把拖后腿的同事。

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想出来,就都是一种作为,而不是喜欢说“凭什么”,嘴上抱怨而已。

02

这事以前就是这么干的!

世界每一秒都充满着变化,可以说没什么东西可以保持绝对的静止不变化。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人在工作的时候,遇见和以前类似的事务,他们总喜欢说:“这事以前就是这么干的!”

看上去是对事物充满把握,但反映的是他们对待事物的千篇一律。

喜欢拿过去说事,用经验唬人,缺乏举一反三的思维。

真正会思考的人,遇见相似的事务,会拿以往的经验作为参考,比对出其中不同以后,在大方面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于小细节又有不同。

说话有时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行事能力,在充满变化的世界里,谁都不能保持静止不变,否则就会面临淘汰。

聪明的人就不会说,甚至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他们往往已经动手了。

03

要真是这样,我也没办法

不管以什么身份出现,我们总是会听到一句话:“要真是这样,我也没办法。”

如果我们是消费者,工作人员说这种话摆明了就一个意思:问题我解决不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里让顾客看到的是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对工作的推卸。

说句实在话,顾客既然找你,就说明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希望你能提供帮助、有所回应。

就算自己真的帮不了忙,你也应该说:“真的很抱歉,我们这边解决不了。”

或者可以提供相关事务的联系人,告诉他们哪些地方试试可能助于问题的解决。

即使你提供不了实质性的帮助,但是你的态度告诉他们,你很认真而不是敷衍,消费者也会对你的印象乃至公司的印象都充满好感。

04

你行那你上

有些人就是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领导安排小徐去做某件事,刚好笑笑发现这件事自己以前做过,小徐的一个地方出现了明显的错误。

刚好自己这里也出了岔子,为此领导还特意告诉她怎么更正,因此印象挺深刻的。

笑笑也是个热心的人,看到小徐这里有问题,就跑过去跟小徐说了,并告诉他怎么改正。

小徐看到笑笑一凑过来,就说自己这里出了差错。

心情很不爽,就冷嘲了一句:“你行你就上啊。”

作为同事,笑笑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好意,但是小徐的冷嘲热讽,分明是不待见笑笑的意思,笑笑也只好闭嘴了。

工作过程中,如果有人指点一两句,自己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一般人开心还来不及。

小徐的行为不仅是情商极低,更多的反应出了一种自负、容不得他人质疑的心理,这样只会让更多的同事避而远之,形成边缘化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