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常识(二)———人伦礼仪

 风舞三湘 2019-01-13

      人伦,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伦,为条理、顺序之义,《说文解字》中言:“伦,辈也。”人伦,是指儒家思想中所特别重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特别指尊卑长幼之间的辈分关系。《孟子。滕文公上》说:“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可见,在孟子看来,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人伦关系是人与禽兽之别的一个基本方面。《管子,八观》言:“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这里表达了与孟子-致的观点。《汉书.东方朔传》载:“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宋代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言:“人伦睦,则天道顺。”从这些表述中可以发现,人伦已经被提高到与天性、天道同等的位置,可见人伦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思想中的重要性。“只是父亲伯叔兄弟之伦,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这句话说的是贾宝玉。贾宝玉在《红楼梦》中以性格叛逆著称,但是对于人伦大道这样的圣人遗训还是甚为尊奉的,由此可以推知人伦思想对人的强大的约束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礼仪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礼义廉耻”,语出《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日礼,二日义,三日廉,四日耻。”又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由此可观,礼义廉耻占有着作为国家纲纪的崇高地位。管子解释说:“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意思是,礼要求人们的行为不超越一定的界限,义要求人不自矜,廉要求人们不隐瞒自己的过错,耻要求人有羞耻之心,不跟邪恶者同流合污。做到了这四点,就可以避免种种社会问题的产生。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中对管子的这一论说大加激赏:“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