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除颤的药会造成心衰吗?

 ccddrr 2019-01-13

感谢邀请!

对心脏除颤有作用的药物对心功能也是有抑制作用的。

医学上说的心脏除颤,通常是指心室颤动。发生了心室颤动(室颤)是心跳骤停的一种表现。因为心室颤动时,心室的心肌失去了同步的收缩,而变成了杂乱无章的蠕动,心脏也就失去了收缩射血功能,整个血液循环就停止了。这时候的抢救,首要的是终止心室颤动,使心脏恢复同步的有序收缩,恢复正常的射血功能。

室颤是心跳骤停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抢救首先就是迅速除颤。除颤的方法首推电除颤,但有时需要药物的帮助,改善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紊乱,用药物来消除室颤(药物除颤)。像使用肾上腺素,使细颤变为粗颤,更利于电除颤;还有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乙胺碘呋酮)等药物,来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使心肌细胞不那么异常兴奋、胡乱发号施令,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趋于一致(行动统一),来达到消除室颤的目的。

但是,药物在抑制心肌细胞自律性、传导性的同时,也会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力,造成心肌收缩力降低。这是因为心肌整个的兴奋收缩过程都是要靠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来指挥的,心肌的收缩就是“电-机械偶联”的过程和表现。同时,抑制兴奋、减慢传导,也会影响心脏的功能。而且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有其他一些毒性作用,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更容易表现出来,对缺血的心肌更容易产生抑制作用。在室颤、心跳骤停的情况下,心肌更是缺血,心肌收缩力也更是降低。

不同的药物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不同,适应应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使用的剂量也有关系。所以在使用药物时,是要把握时机、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掌控剂量的。

在心室颤动、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挽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抢救时,即使一些药物有毒副作用,也需要使用,只是需要医生很好的把控。有时在抢救时,甚至需要使用超出常规剂量的药物才能有效,才能获得成功,这都需要现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用药中要避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患者心功能的过度抑制,那样于抢救的最终成功也是不利的。

药物都是“双刃剑”。

即使用于抑制心房颤动(房颤)的药物,也是会对心肌收缩力有一定影响的。即使是对心衰有改善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在使用之初和大剂量用药时,对心肌收缩力和心功能也是有抑制作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