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美中国风,探寻中国旧时民居之美

 公司总裁 2019-01-13

醉美中国风,探寻中国旧时民居之美

建筑艺术是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包括建筑物的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以及装修、装饰、家具陈设,乃至于庭院与环境。

民居之美,首先表现在它的空间与形体符合生活的需要,不虚夸;它的权衡、比例、尺度都从实际出发,不做作;尺度亲切近人,就地取材,因材致用,色彩及质感都属朴实淡雅,简洁洗炼,疏密有致,序列丰富。

装修与装饰是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装修是在主体工程之外,为满足使用功能而装备修造的部分,如门、窗、栏杆、楼梯等等。装饰是为满足视觉上美的要求而进行的艺术加工,如彩画、雕刻等。中国建筑的装饰,多是在建筑物的构件上加以雕饰,如绘上彩画等等,很少是附加上去的构件。尤其是民居因限于财力,仅在梁架屋顶、影壁、门、窗等必需的构件上最显眼的部位加以雕刻、彩绘等美化装饰。「装饰你的构件,而不要去构造装饰」。这一现代建筑的用语,在中国民居中得到体现。

民居的建筑特色

醉美中国风,探寻中国旧时民居之美

民居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建筑类型,也是分布最广泛的建筑类型。由于社会的发展,民居随着时代不断地嬗变,当今存在的传统民居最早的不超过明代,绝大多数是清代及以后所建。由于民居最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比较直接地反映所在地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特色(自然条件指地形、地势、气候等。人文环境指仪礼及风俗习惯等),因此民居的特色可概括为如下数点:

(一)多样性、灵活性、系列性:各地各民族的民居,都有一种自己的典型形式,有自己独有的名称,但又不是简单的定型设计,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又从属于一定的系列,如北京四合院、江南的「四水归堂」、云南的「一颗印」等,都各自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特色,但又同时属于中国特有的庭院式建筑。

(二)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应用地方建筑材料是民居一大特色,森林地区就用井干壁体,黄土高原就挖窑洞,多煤的晋城就烧砖、盖青砖小楼,西南的干栏建筑用竹材,广大的中原地区则用木构架体系的房屋,用砖或土坯做维护结构。

(三)结构不拘一格:官式建筑有一定「则例」规定,用料较大,而民居在结构上则十分灵活,如抬梁与穿斗并用等,以争取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

(四)注重装饰:砖、木、石雕是民居装饰的重要手法,集中地运用于大门、门窗棂格、影壁、屋脊以及封火山墙等重要部位,遂使各地民居各具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

朴实淡雅

醉美中国风,探寻中国旧时民居之美

民居的装饰除地方风尚之外,也因宅主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素养而有不同的追求,诗礼人家与富豪大户的住房会有很不同的表现。就一般民居而论,风格以朴实淡雅为主,这与中国传统社会鼓励人民崇尚俭朴,并且有若干限制民居的「宅制」规定有关。如庶民住宅不许超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不许用彩绘,大门只许涂黑油,不准用红色,只许用两坡屋顶,不许用歇山顶等等。更实际的原因是广大老百姓财力有限,既然「上」有规定不许豪华,那么就在「雅」字上下工夫。

许多民居大门上的「门对」(即对联),不论文辞还是书法,均很质朴、生动,厅堂中的摆设、家具精致实用,就算是村野中的竹篱茅舍,也多能做到明窗净几,清高雅洁。即使是富豪大宅,因受官府所限,不许民居的装饰如宫廷、陵寝、寺庙般华美,所以装饰雕刻均以素色出现,但仍然显得美轮美奂,特别是江南及皖南的民居,如皖南民居的徽州三绝──砖雕、木雕及石雕,工艺卓绝。

疏密有致

醉美中国风,探寻中国旧时民居之美

院落式民居在空间布局上,往往是依照房屋的使用功能而安排其位置及尺度,有主有次,有大有小。以北京四合院为例:进了大门,首先是大门、影壁及两侧屏门,共同组成的前导空间,尺度小,很紧凑。左转进入第一进院,是倒座房前的一个横向狭长的院子,空间尺度略略放松一些,通过垂花门进入第二进院,为主院,尺度放大而舒展,由两侧厢房陪衬着的正房居于中轴线上,气宇轩昂,尺度显著最大,空间开阔方正。由东耳房处转入第三进院,又是一个以后罩房为主体的横向狭长的院子,空间收紧很多。如果是更大的住宅,则再次出现有疏有密的空间节奏感,主院大而方正开阔,过渡的院子小而扁长,这种疏密有致的构图手法,在江南厅井式住宅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即使是南方很简单的竹筒房,也明显地表现出这种空间疏密有致的情趣。

序列丰富

醉美中国风,探寻中国旧时民居之美

建筑的审美,既有空间,亦有时间性的。当我们边步入民居时,景随步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如晨曦初照及黄昏日落之际,自有不同的景象),民居的建筑可给人不同的美的感受。

民居的序列丰富,尤其是庭院式民居,往往是以封蔽式门庭入口开始,逐渐引导人们走进庭院,先是较狭长的外院,经过一道小小的二门,走进豁然开朗的正院,高大的正房巍然耸立,掀起一个高潮,周围的房屋和谐地陪衬,给人以美的享受。然后又转入后边的一个窄院,以后楼或后罩房作为一个结尾。也许你走进的是个多进的院落,又可以通过一座门进入窄院,进入大院,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样有起始,有引导,有高潮,有结束的序列,给人以目不暇给的享受,中国民居在这样的开敞、闭合的变化中,显现出丰富的序列。

简单的民居如干栏,也存在着前导、开敞、闭合等空间序列丰富的处理手法。

与环境和谐

醉美中国风,探寻中国旧时民居之美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外界条件。在建筑领域中,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民居与自然条件的和谐,首先表现在住宅地基的选址上,择地定位与自然相谐为吉利,多选在枕山襟水之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民居顺应自然的主要表现。河网地区民居沿河而建,建筑与河岸线统一协调;丘陵山区民居遇山巖等,则采用悬挑、吊脚等手法以适应多变的地形。西北的黄土高原中建窑洞,是根据地形环境及气候条件而建的典型民居。黄土高原雨量少,树木稀疏,建窑洞不需使用大量木材,且天气干燥,不怕窑洞有塌下危机。从远处观,民居与周围的环境融而为一,十分协调。

傣族的干栏式民居,因居于南方潮湿多雨的地区,故民居底层架空不住人,但此举亦不会浪费地方,因为底层可养牲畜及放置农具等。

文化是环境的人为部分,民居群中会对自然环境加以局部改造,这包括绿化(如宅中园林的设置)、道路、围墙、大门等,还有一定的公共活动中心,这是十分「环保」的概念。崇尚自然,民居正好融入了自然生态环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