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yujiang301 2019-01-13

缅甸——佛塔之国、遍野佛塔述变迁;礼佛之国,满目红色人心谦。百年英国文化下的千年佛境之国,静怡而平和、醇厚又谦逊。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妨碍他们对生命的感激和愉悦,对待生活的安静随缘时刻地反应在他们的微笑之中,男人笑得随心,女子笑的甜美,孩子笑得天真,老人笑得安详,而佛祖更是笑得慈悲。

缅甸和北京的时差是一个半小时,当我们的飞机降落在曼德勒机场时已经是缅甸时间下午一点多了。曼德勒(Mandalay)是我们缅甸的第一站,而机场边检员则给了我们缅甸之行的第一笑。曼德勒是缅甸第二大城市,位于缅甸中部偏北的内陆,1857年由贡榜王朝的敏东王建立,是几代王朝曾经建都的地方,曼德勒曾是佛教的中心,现在是缅甸文化的中心。曼德勒地区还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缅甸母亲河的伊洛瓦底江(上游是中国的独龙江)从城市西边流过,城市街道横平竖直,以数字作为街道名称。

初到缅甸曼德拉,我们参观了金色宫殿柚木寺(Golden Palace Monastery),该寺原来位于皇宫之中,是敏东王的寝宫,也是敏东王驾崩之地。其继任者为了避讳,就将整座建筑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将其变成一座僧院。柚木是缅甸的国宝,在缅甸有许多用柚木建造的寺院和建筑。那么金色宫殿柚木寺第一个看点就是柚木了,整个寺院是用柚木建成的,共有三层,为方顶重檐结构。寺院底部由数百根柚木立柱支撑,形成了一个悬空的底盘,这样有利于通风防潮,也使这座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寺庙成为木构建筑的经典。整个寺院装饰豪华,层层叠叠,雕刻精美,美轮美奂。第二个看见就是金色了,因为大殿中的佛像和柱子都涂满金漆,让人感觉即稳重又大气。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世界最大书本”的固都陶佛塔(Kuthodaw Pagoda)由729座佛塔组成,于1857年修建完成。佛塔内墙的每一个入口处,有雕刻着佛本生故事和护门神像的柚木大门。佛塔中729方云石碑上刻有当时第五次世界佛教大会通过的信条与经文。它的规模在佛教界是绝无仅有的,据说如果以一个人每天阅读8小时计算,要读完这些“书”,一共需要450天。今天,我们赤脚行走在一座座佛塔之间,用手触摸透着凉意的石碑,用心感受着虔诚的温度。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我们到达曼德勒山已经要傍晚六点钟了,曼德勒山位于曼德勒市区北部,是缅甸著名的佛教胜地。曼德勒山不高,只有二百三十六米,但却是整个曼德勒市最高的地方。从山脚下沿着一千七百余台阶逐级而上,沿途有八个寺庙。我们是坐自动扶梯上去的,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曼德勒尽收眼底,山下绿树葱葱,佛塔林立,伊洛瓦底江从天边宛然而来,弯弯曲曲绕过曼德勒山,向肥沃的平原流去。山顶上的庙宇建筑十分华丽精致,有不少信徒在虔诚地观佛礼佛。曼德勒山是观看日落必到的胜地,有不少游客正等待着日落的到来,当然也包括我们喽!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随着太阳收起它最后一丝余晖后,我们曼德勒第一天的行程也圆满地结束了。整理一下行色匆匆的心情,细心地体会着这半天的所见所历。

由于缅甸所有的寺院都必须赤脚进入,也就有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赤脚走在不时有小石子硌脚的路上,第一次赤脚走在粗糙木质地板上,第一次赤脚走在发烫的石板路上,更有第一次赤脚走上了自动扶梯。

去过好多地方旅游观光,游客上下旅游车时有一个小板凳放在车门的台阶下还是第一次看见,而且司机助理还用一只脚踩在小板凳下的横档上,以避免小板凳侧翻。真是细小之处可以看见服务的到位和仔细啊!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当然我们一直都记住妈妈曾经关照的话,不管到哪里,见到佛祖菩萨都要虔诚地拜上一拜。

我们第二天的实际行程是去莱茵湖,在最后的第二天再回曼德勒,为了叙述方便我把曼德勒的游览放在一起了。

因瓦古城位于曼德勒市区以南35公里,它四面环水,存在了四个世纪之久的因瓦王朝首都现在似乎已经被人遗忘了,只有当人们以它当拍摄背景时,才依稀看到了它那曾经的辉煌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乌本桥(U Bein Bridge),,建于1851年,在曼德勒的阿马拉布拉古城境内,长达1200米,由1086根实心柚木建造,其桥墩、桥梁、铺桥的木板用的都是珍贵的柚木,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由于年久失修,现在有一段桥体已经用水泥柱加固了。桥上有6座亭子,体现佛教的“六和精神”:即身和同居、口和同语、心和同志、德和同守、见解和共同进步、利益和共同享有。据说,缅甸人恋爱时,会不远千里来此登桥,祈求永保这六种和睦互敬的精神,让爱情更长久,因此乌本桥也被当地人称为“情人桥”。白天,乌本桥上聚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有行色匆匆的当地路人,有手牵手的情侣,更有像我们这样的各地游人。而当夕阳西下,乌本桥则被落日的余晖染成橘黄色,这时乌本桥的剪影就像是落入明信片里景色,是那样的美丽纯洁,是那样的无暇空灵。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马哈伽纳扬僧院(Mahar Gandar Yone Monastery)也位于曼德勒的阿马拉布拉古城,约有千余僧人,是全缅甸最大的僧院,并一直恪守着过午不食的戒律,即一天两顿饮食,四点一顿和十二点前一顿。众僧人在黎明初晓时集体外出托钵布施,再将托钵回来的食物集中,10点半左右,两排长龙般的僧人队伍便依序领食,领餐时他们会将袈裟密实地缚住臂膀,表情严肃,目光俯视,以表示对信徒布施的重视与感恩,其场面甚为壮观。而每天在寺内的布施活动据说已经预定到2018年了。现在这一形式已经演变成一个旅游活动了,虽然缅甸国内反对者众多,但在还没有禁止参观之前,这里已然是旅游者和摄影爱好者热心追捧的地方了。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佛塔之国缅甸(一)——曼德勒

僧人托钵布施,之所以称为布施,或在中国称之为化缘,因为这并不是僧人在乞食,而是僧人通过这种方式给信徒一个行善的机会,一次礼佛的过程。

缅甸是一个90%以上国民信仰佛教的国家,上天在赐予它富饶资源的同时,也给了这里的国民一颗知足常乐、乐善行事的心。这里的男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一个星期以上必须到寺院去当僧人,佛教的思想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深层次。人们在传统佛教信仰和西方规范礼仪的熏陶下,相互尊敬,付多得多,坦然坦诚。在这里,不需要太多的法律和法规,人们可以在佛引导和影响下和谐共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