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脚游缅甸——曼德勒篇(下)

 非亲似亲fhf 2019-06-24

曼德勒第三天,今天去周边三个古城,阿马拉普拉古城,实皆古城,因瓦古城,相对昨天的敏贡古城要近一些,不需要坐船,陆路可达。

依然是借了酒店免费自行车,一路曼德勒摩托车、汽车的嘈杂让我受不了,赶紧往古城骑去,市区和郊区的交界处有很多做佛像的,他们没有任何保护,雕刻石像,把粉尘都吸进身体,实在让人唏嘘。

阿马拉普拉古城离曼德勒市区最近,位于曼德勒城区以南大约11公里处,是曼德勒市四大古城以及三大古王城之一。古城曾两度成为缅甸的都城(1783-1821,1839-1857),在1857年之后敏东王迁都曼德勒,并且为修建王宫,把古城的城墙和建筑基本拆毁,现在古城内已找不到什么皇家建筑的痕迹。

和缅甸所有地方一样,古城里也散落着不少的寺庙,大多在乌本桥的另一边,比如:呈阶梯型向上,在最上层可观看古城风景的帕托道奇寺(Pahtodawgyi);在18世纪全用砖建造的高14米的当敏枝大佛(Taung Mingyi Paya);又或者是与实皆古城隔河相望的瑞结达耶(Shwekyetye)-瑞结甲(Shwekyekya)双塔。然而,真正让古城闻名的,却是一座桥和一家僧院。

早上先去马哈根达杨僧院,其实我是很矛盾的,这么热门的地方不是我想来的,但是既然来了阿马拉普拉古城,总要去看一下,不然这么远的路就白骑了:)平时在路上看不见什么游人,而在僧院不出所料99.9%的中国人,不过几乎没有长枪短炮,基本是手机,而且现在也不允许用长枪短炮对着吃饭的僧人拍照了。

僧院位于阿玛拉普拉古城区域,靠近乌本桥,是缅甸最为重要的佛学院。缅甸信奉佛教的家庭,每个男人一生必须出家修行一次,也可更多,时间长短从几周到几年,甚至终身当和尚的都有。马哈根达杨僧院虽说修建时间并不长,只有50余年,但是长期在此修行的僧人已经达到上千。

而僧院最著名的则是每天早晨十点半进行的“千人僧饭”。缅甸是小乘佛教国家,僧侣严格实行“过午不食”和“托钵乞食”,第一餐在4:00,第二餐在10:00左右开始沿街化缘,12:00以前回到寺庙吃完。上千僧侣整齐的排成两排,托钵赤脚,目光保持在前方三英尺,不可左顾右盼,手臂静静包裹在袈裟内,静默有序的缓缓向前移动。在院堂内,当地的信徒开始给他们分发食物,僧人拖钵接受食物和进食的时候才可以露出右臂,然后走到餐厅或者回宿舍进食。僧人的所有食物都是当地信徒提供,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语言交流,都是静静的。现在这个僧院的僧侣已经不用出去化缘,会有各地信徒轮流带材料来给僧侣做饭作为修行。不过在路上仍可以看到大队僧人排队沿街化缘的情景。

虽说游人数量众多,不过整体还是很安静的,许多游客还带了食物和1元人民币给僧人,不知道是不是导游要求的,还是他们自发的行为,10点多僧人排队打饭,整个过程时间不长,大约半小时左右,大家都是静静地,完全尊重小乘佛教。不过我觉得僧人天天面对这么多游人围观吃饭,心里也不会觉得舒服。

继续骑车前往实皆古城,不知道哪位好心人在我车里放了个绿芒果,直到我离开缅甸都没变黄,后来被压扁了,也没能吃到:(

在到达实皆古城附近的小路上,偶然看到路边有个流动饮品的小摊,看着有牛奶,就很吸引人,还有很多类似珍珠一样的材质,但是颜色、材质都不一样的,放上冰块,简直太美味了,只要500基亚,合人民币2块多。

实皆古城最著名的是实皆山,导航导到了上山的小路,最终没找到正门,看着还有一个古城没去,还要看日落,所以就没多花时间去找实皆山正门了。

匆匆往回走,特地拐道去刚才那个饮品摊,可惜已经走了,沿路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这也是此次在缅甸最遗憾没吃到第二次的饮品。

从实皆古城到因瓦古城比较远,赶紧赶路,迎着时有时无的小雨,终于来到因瓦古城,进入古城区域,发现散落在路两边的砖塔,就喜欢上了这地方,许多游客坐马车游览,许多砖塔不会停留,而我可以任意停留拍照,无拘无束的感觉太好了。

因瓦古城位于曼德勒市区以南35公里,曾经作为都城存在了4个世纪之久。古城四面环水,犹如小岛般被水隔开。北面是伊洛瓦底江,江对面是实皆山,东面是其支流米坦格河,南面和西面为运河,衔接上述两条河流。与其他的古城方正布局不同,因瓦古城的整体形状像是一个蹲坐着的狮子。

古城还有一段历史是和我国古代历史有交集的:在明朝末期,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后,当时的崇祯皇帝自缢后,永历皇帝在广东称帝,一路逃从城内逃到了缅甸的曼德勒,后来被当时的缅甸王所抓,囚禁在因瓦古城内,之后将其遣送回云南,最后被吴三桂所杀。古城经历了1838年的地震和二战,现在所能看到的大多只剩一些断壁残垣,零星散落在树林和农田间,说不出的沧桑。

在路边偶遇亚榻那新弥寺,这里虽小且外观不起眼,但在缅甸人及国外旅游书上都特别推荐。因为这里的佛寺已经毁坏,塔身倾倒,但3尊佛像安然的散落户外,佛像虽经风吹雨打日晒,非但没有减损其魅力,更显古朴而自然,受到许许多多人的喜爱。寺中有个大树,据当地人说已超过600年。树下有尊佛像端坐,宝相庄严,与庙宇内的金身佛像很是不同,残破的黑白色让我很是喜欢,当然会让人想起神秀那首著名的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对于这座寺院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并不妨碍当地人络绎不绝地前来朝拜,后来才发现这里是我准备来参观的地方,看来确实不错。

宝迦雅寺 Bagaya Kyaung,俗称“柚木寺',整座寺庙都是由267根柚木建造而成,并因此得名。宝迦雅寺是曼德勒阿瓦最古老的建筑,寺院建于1770年,经历战争却没有任何的损毁,建成到现在都没有翻新过。因为曾经是缅甸王室接受教育的地方,所以整个建筑从门窗到墙壁屋顶都布满了精美的复杂的雕刻,看起来和金色宫殿类似。现在这里已经作为当地僧侣学习知识的学堂,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看见小和尚在这里认真的读书写字。这座寺庙类似于曼德勒市区的喜迎宾僧院,喜欢程度一般。

赶往因瓦古城我最想去的马哈昂美寺,马哈昂美寺是1822年贡由榜王朝国王孟既(Bagyidaw,1819-1837在位)的王后Nanmadaw Me Nu为国师Nyaung Gan Sayadaw高僧所建造的住所。在1838年的大地震中马哈昂美寺遭到了破坏,之后被Me Nu王后的女儿、敏东王的王后Sinphyumashin在1873年修复。整个寺院建筑的构造是模仿柚木僧院、有七层结构的特点(金色宫殿僧院Shwenandaw Kyaung也是这样的造型),用石头和砖块建造,形制应该算经堂。这座寺院是19世纪贡榜王朝的建筑代表作。

马哈昂美寺类似于柬埔寨吴哥窟,在缅甸与其他佛塔、寺院很大不同,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喜欢人像摄影的朋友特别适合来这里拍照。

在美寺待了很久,踩着时间,赶回阿马拉普拉古城,去著名的乌本桥看日落,路上距离很远,毕竟是普通自行车,没法像山地车骑着这么舒服,感觉骑了很久很久,都怕赶不上日落。

乌本桥坐落于阿玛拉普拉古城境内,始建于1856年,全长1200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木桥之一。整桥都是用缅甸最著名的柚木做成,历经岁月,至今仍可正常使用。桥的修建是由于东塔曼湖是季节性湖泊,雨季时期湖水上涨会淹没周边,为解决交通困难,敏东王修建了这座桥。敏东王对佛教的虔诚度与其他国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即使是修建这样的一座桥,他也要在上面再加上六座供人遮风避雨的休息亭来体现佛教的“六和精神”(戒和同修:法制上人人平等;身和同住:行为上不侵犯他人;口和无诤:言语上和谐无诤;意和同悦:精神上志同道合;见和同解:思想上建立共识;利和同均:经济上均衡分配)。

缅甸人还把乌本桥称为“情人桥”,他们认为相恋的两人到此虔诚祈祷,可以达到“六和精神”中所要求的和谐互敬,爱情能够更加长久。傍晚时分,也可乘船,在河上远观日落余晖洒在这百年的建筑上,说不出来的祥和。

但是第一眼见到乌本桥很失望,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匆匆拍了几张照,就准备推着车从桥的另一边下去,越往那头走,游人越多,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旅游大巴停了一排。直到日落时分,勉强看到了火红的云层,稍微有点感觉了,但是总觉的看不到想要的那种日落的美景了。

为了避免天黑骑车,在天还有点亮光的情况下,就往旅馆方向赶了,骑了一天车,速度明显不及早上,离旅馆还有3公里多的路口,由于用力踩了一下,自行车掉链子了,推到路边重新挂上链条,再骑了没几百米,链条彻底断了,推行了1公里左右没找到修车的,实在无奈只能让嘟嘟车把我和自行车一起运回了旅馆。

明天将前往此行最喜欢的蒲甘,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