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研究表明,垃圾食品公司影响了中国的食品营养政策

 昵称535749 2019-01-13
  • 最新研究表明,垃圾食品公司影响了中国的食品营养政策


随着含糖饮料在美国和欧洲销售量下降,可口可乐愈发将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视为保持利润的关键。中国是该公司的第三大市场。


“快乐 10 分钟”是中国政府为鼓励中小学生每天锻炼 10 分钟而发起的一项活动。在这个儿童肥胖率不断攀升的国家,该举措对改善民众健康而言似乎颇为值得称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倡议及中国政府发起的其它活动中,都只强调了锻炼才是最佳的减肥途径,而对某些因素避而不谈,比如减少高热量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也很关键。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这两种食物已经变得无处不在。

最新的两项研究表明,中国官方“锻炼至上”的论调其实很大程度上出自可口可乐公司等西方食品饮料行业巨头的手笔。研究记录了几十年来,这些公司协助中国政府针对肥胖和饮食相关疾病(例如 2 型糖尿病、高血压等)而制定科学及公共政策的历史。

两项研究于本周三分别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以及美国《公共卫生政策杂志》(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研究表明,可口可乐公司等跨国食品企业通过一家名为“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以下简称 ILSI)的组织,拉拢中国政府要员,从而避免已在西方国家兴起的食品监管和碳酸饮料征税运动也在中国愈演愈烈。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 ILSI 是一家全球性组织,由雀巢、麦当劳、百事可乐、百胜(Yum! Brands)、可口可乐公司等休闲食品巨头出资运营。ILSI 在世界各地共有 17 家分部,其中多数设在墨西哥、印度、南非、巴西等新兴市场。该组织还对外宣称自己是科学家、政府官员以及跨国食品公司之间的桥梁。

而 ILSI 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之高,其业务甚至拓展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事实上,在被要求就上述两项研究发表评论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回复的电子邮件声明并非来自政府官员,而来自 ILSI 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君石。

陈君石表示,ILSI 一贯强调锻炼和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其开展的活动“以科学为基础,不受任何企业的影响”。

ILSI 与政府最高级别的公共卫生决策者保持着密切联系,这是食品巨头在西方各国无法企及的成就。

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也尝试过类似手段,与一些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合作,并建立了一个名为“全球能量平衡组织”(Global Energy Balance Network)的非营利机构,提倡应该通过锻炼而非控制饮食来解决美国的肥胖危机。但在 2015 年,《纽约时报》撰文披露了事件内幕,引发公共卫生权益人士强烈抗议,可口可乐公司随即解散了该组织

哈佛大学社会科学家、中国问题专家葛苏珊(Susan Greenhalgh)是上述两项研究的作者。她表示,自 1990 年代后期开始,ILSI 就开始在中国组织肥胖问题相关会议、为参加会议的科学家报销费用,还就肥胖问题参与发起了全国性的运动。

中国官方几乎总是提倡锻炼,而很少提及应该减少摄入卡路里、少吃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但许多专家认为,想要减肥、保持体重稳定并增进健康,减少卡路里摄入至关重要。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营养学教授巴里·波普金(Barry Popkin)说:“要消除肥胖、摆脱高血压或糖尿病,光靠运动是不够的。”

波普金教授并未参与此次研究,但他曾在中国工作数十年,帮助中国编写营养指南、制定食品政策,只不过他的这些努力常常受到与 ILSI 结盟的政府高官阻挠。

结合自己的经历,他认为葛苏珊教授的研究发现并不奇怪。他表示:“几十年来,可口可乐公司和 ILSI 一直在努力阻止政府出台任何有利于民众健康的食品政策。他们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是很阴险的。”

在一份声明中,ILSI 表示其致力于资助“基于证据的食品和营养研究”,并否认曾在其设有办事处的国家开展游说活动、影响政府决策。

声明中表示:“成立 40 年来,ILSI 并不完美。发展的道路上难免会有颠簸,这也是为什么 ILSI 研究了业内的最佳做法,致力于维护营养及食品领域的科研诚信。”

可口可乐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也一直在提高透明度,停止为研究提供巨额资金的做法,从而改变其资助科学研究的方式。可口可乐近年来已试图通过推出一系列无糖饮料,并进一步改善产品营养成分标签,来应对中国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声明中还说:“我们认识到,过多的糖分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葛苏珊教授的发现基于对中国官员和科学家的采访,她也对可口可乐公司和 ILSI 公开的文件做了回顾。

她认为,食品企业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一部分是因为中国国内没有监督机构,无法对企业与政府的亲密关系提出批评。

短短几十年间,中国从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变成了深受肥胖以及饮食类慢性疾病困扰的国家。据中国的研究人员统计,全国有超过 42% 的成年人超重肥胖,是 1991 年的两倍还多。另据官方数字统计,中国城市的肥胖儿童占到了总数的近五分之一。

这些数字的增长与中国从 1980 年代开始的繁荣密切相关,当时在经历了数十年孤立之后,中国政府开始拥抱市场经济。1978 年,可口可乐成了首批获准进入中国的公司。不久后,ILSI 也落户中国。在寻找可与之合作的知名科学家时,ILSI 找到了国内顶尖的营养学家陈春明。她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也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身)的创始人兼院长。

1993 年,陈春明成为 ILSA 中国办事处负责人,后来一直在该组织中担任高级顾问,直到去年去世。葛苏珊和波普金教授表示,面对高度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对健康的危害,陈春明设法阻挠针对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的各种尝试。

几名中国营养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并不会因为 ILSI 与可口可乐等跨国饮料公司过从甚密而感到困扰。他们坚信受到 ILSI 资助的研究人员具备科研诚信,还称赞他们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营养学教授何计国表示,可口可乐公司只不过强调了锻炼之于健康至关重要的观念。

他说:“关键在于,不论可口可乐或其它公司怎么宣传,饮料只是一个产品,没有人强迫你去买。”

随着含糖饮料在美国和欧洲销售量下降,可口可乐愈发将中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视为保持利润的关键。中国是该公司的第三大市场。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欧洲公共卫生领域教授马丁·麦基(Martin McKee)表示,ILSI 等由企业资助的机构代表了烟草、酒精、快餐公司的利益,它们在公共卫生监管不力的贫穷国家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麦基教授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与此次研究相关的评论文章。他认为,类似的组织往往声称自己是独立智库,但总是不愿意公布具体资金来源。

他还说,这些组织资助并发表的科研论文有时会在烟草、酒精、碳酸饮料等有争议的问题上混淆视听。

“他们经常故意引用有误导性的数据,同时又把这些问题说得极其复杂,让人感觉什么都做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