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不动,则精不流!不爱动的人,精力都不会太好

 MS风之烛 2019-01-13

本文理论依据:《吕氏春秋》、《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这篇文说,咱们从《吕氏春秋》当中的一句话说起。

哪句话呢?这便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您看好了——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句话的背后,学问太大了。

首先说,人之为生,离不开气、血、精、津这些物质的濡养。其中的精,指的是一切构成脏腑人体组织器官和参与维持生命活动的,对人体生理活动有益的精华物质。它既包括父母所赐予我们的先天之精,也包括后天饮食运化而来的水谷之精。就功能而言,它既包括繁衍后代的生殖之精,也包括充养脏腑,维系脏腑功能运转的脏腑之精。

我们体内的精,以脏腑之气为推动力,以经络和三焦为通道,以血为载体,在体内周流、运转、疏泄着。也就是说,我们的精,在体内宜流行,不宜凝滞。一旦凝滞,就无法起到濡养身体的作用了。

一旦凝滞了又会怎样呢?古人告诉我们了——精不流则气郁。精,是化气的。心气、肺气、胃气、脾气、肝气,这些脏腑之气的化生,离不开精这一物质原材料。所以精滞涩不行,则不能很好地化为脏腑之气,于是我们就气虚,气滞,身体百病丛生。

这就是为什么,坐得久了,下肢就麻木。开车久了,腰部的酸痛。伏案久了,颈部就酸麻。如果久久不运动,就容易让血液环境恶化,形成脑梗或心梗。如果长时间没有运动,我们就容易脑供血不足,记忆力衰退、失眠乏力。

由此可见,养精之道,在于一个“动”字。动起来,精能流起来,我们体内的气才会通畅起来,身体才会好起来。这也意味着,不爱动的人,精力都不会太好。我们现代人的很多亚健康疾病,不能一味用“补法”来改善。而是要适当用“通法”来改善。而“通”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运动,令精气运行开来。这既是为什么,有些人说,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药了。

接下来,咱们看看,哪些“动”法,有益于养精。

1,必须在空气质量好的地方动。须知,适当运动的时候,我们会吸入大量的天地清气。天地清气进入体内,形成宗气。宗气,是滋补元气的重要物质。如果我们吸入的天地清气不干净,我们的元气,也会受污染。

2,必须活动好大小关节。颈部、腰部、肩部、腕部、踝部等等部位。这些关节,是容易产生精气郁滞的地方。把它们运动开来,事半功倍。

3,运动不宜大汗。汗,为津液的体现。其化源,乃是水谷之精。若总是大汗淋漓,必然伤及精气,对人体无益。

4,适当运动,宜在下午。下午,人体阴浊之气渐升,清阳之气下降。这个时候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缓解身体不适,改善身体状态。

5,运动要经常,小量,切莫猛然间大强度运动。我们的脏腑在没有充分的准备和适应下,容易因为大量的运动而出现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