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求似与不似和形似中求神似,王雪涛画牡丹《东方浓艳》

 袋袋熊 2019-01-13

王雪涛之前的画家画牡丹多为工笔或者没骨,直到王雪涛出现,才有了完善的小写意画牡丹技法。在欣赏一幅作品的时候,有一种境界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欣赏王雪涛画的牡丹就会感觉到,除了似与不似还多了一种形似之中求神似的更高境界。似与不似是小写意的技法特点,形似之中求神似是王雪涛的艺术追求。以笔墨技法为基础,抒发胸中的雅逸情怀,王雪涛做到了。

王雪涛 东方浓艳

欣赏王雪涛的作品,就要简单了解一下他的从艺经历。王雪涛生于1903年,19岁考入北平艺专,受教于王梦白、陈师曾等名师门下。21岁那年王雪涛拜入齐白石门下学习花鸟画技法。有了名师指导,只是成功的基础。自此以后王雪涛临遍青藤、白阳二位先生的真迹。青藤、白阳是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宗师,青藤居士是徐渭,白阳山人是陈淳。为了提高绘画水平,王雪涛除了要继承传统更要开拓进取。作为齐白石的得意弟子,王雪涛在老师身上学到了变法创新的重要意义。经过勤奋努力,到了建国初期王雪涛已经是京津画派花鸟画的代表人物。

王雪涛 东方浓艳 局部

王雪涛擅画牡丹,也爱画牡丹。《东方浓艳》这幅画中共有6朵牡丹,4朵盛开,1朵待放,1朵含苞。从构图上看,王雪涛取牡丹枝干一角,在画中形成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的区域。这样的构图平衡感极强,在描摹自然天真之余增添了画面的稳定感。在枝与叶的取舍上,大三角构图以叶为主;小三角构图以枝为主。在创作中构思与技法同等重要,创新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要在细节处稳扎稳打。王雪涛创作这幅《东方浓艳》时着重描绘叶片,也是为了进一步展示他在设色方面的技巧。

王雪涛 东方浓艳 局部

王雪涛曾经在北平艺专时期学过一年的西画,这段短暂的学习经历使他在设色方面十分敏感。在传统画牡丹的作品中,往往画家把精力都放到了描绘花型上面,疏于对花叶进行描绘。其实这也是一种扬长避短,花叶的细微颜色变化在传统国画设色技巧中很难展示。王雪涛在画花叶的时候,借鉴了水彩的设色技巧。他在画花叶的时候,恰当地运用了黄色,有了一种类似于水彩画中透明色与半透明色的效果。在这种效果下,画出了牡丹的活泼生气。优秀的画家在作品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构图、从设色、从意境等诸多角度来看这幅《东方浓艳》都是一幅极好的作品。

王雪涛 东方浓艳 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