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逯欣心:甄别“大师”

 道德经学用 2019-01-13

曾经,我遇到过一位“大师”。

她第一次与我谈话时,展示了手机里一系列“神奇”的照片,有阳光中的三层莲花宝座光影、上半身消失的合影、透视领导人肠胃、阴影里的人脸等。

 

记得她煞有介事地指着其中一张从背后拍摄的照片,告诉我:“这是我带着面具,与领导人握手的照片”……

对于那时从未见过世面的我,一下子被说得一愣一愣的!

 

接下来,“大师”又翻出几张照片,告诉我说“这是你师兄,这是你师弟,你现在还不认识他们”……

然后,要求我必须在第二天一早太阳出来的时候去找她……

 

接下来,“大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是有使命的……未来你想要的神通,老人家都会给你……”

我忍不住好奇地问“谁是老人家?”

边上有几个和大师熟识的人忍不住笑我:“小孩不懂事,不要乱问……”

 

接下来,“大师”指着自己说:“只要我说让你们健康,才有用!你,健康!你健康”……

接下来,“大师”说回去以后要做一件大事,要让上面给批文,如果不给,“我就让他们疼!”

 

行了,听到这里,我心里终于有数了。

最后,在眼看着“大师”隐晦地表示自己出门从来不带现金,然后“推脱不得”地接受了一些供养以后,我忙不迭地告退了。

 

那次回家以后,我翻开道德经,心里不由回想起这位“大师”当日的一言一行,于是一一与古圣先贤比对起来:

 

一、道德经第三十八章里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追求神通、先知就是愚昧的开始,是失道走反的表现。

因为即使能看到过去将来,能与作古者对话,那些很多都是一段流光,并不究竟。古往今来,只有把握因果法则、运道法则,才能一切自己创造、创造自己一切!追求表象的变化,永远没有止境。

 

二、道德经第五十六章里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知道的人是不会轻易表现出来的;反之,表现出来就不一定真正知道。

 

三、道德经第六十章里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在这世间还有什么“神通”大得过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总规律——“道”呢?所以,当道莅临天下时,鬼神都不会显灵作祟。

 

四、道德经第六十六章里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第三十章里说:“善者,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高人之所以是高人,反而是因为谦卑低下。真正的高人会为所欲为,谁不顺从,就让谁疼吗?

 

五、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个世间没有救世主,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人只有顺道而行,尊道贵德,才能获得平安健康。从未听过原来健康需要被特定的人赐予?

 

六、道德经第六十四章里说:“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欲望就是不产生贪欲,不看重珍稀财物。学别人所不学,改正众人过失,辅助万物自然发展而不敢妄为。

 

七、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道别人、战胜别人的人固然聪明、有力量,但只有能明白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所以,任何正法都是让人能战胜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力量,而不会是让人越学越要依赖外物、依赖大师!

 

道德经确实是一本智慧书!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所以,当时我读了一遍道德经,比对了一遍那位“大师”,一切都明白了!

 

在那一刻,我也非常感恩偶遇这位“大师”,她点醒了我,让我修炼路上有了宝贵的资粮,也让我第一次利用道德经学会了甄别是非真假!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和第六十四章都重锤定音地告诫人类:“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越是想得到,越是容易失败、失去!

生活中,我们不必追求神通!神通只是修炼的副产品,过度追求神通,会让人走上求神、求玄的歧途。

 

红尘就是我们的道场,每个人尽到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最好的修炼——是妈妈的,就当一个好妈妈;是子女的,就当好一个孝顺的孩子;是老板的,就经营好企业;是军人的,就保家卫国;是领导的,就引领人民走向幸福安康……

 

这就是我们最应该全心全力做好的事情!

好了自己,就好了一个世界——这个神通难道还不够大吗?

 

 

逯欣心

2019113日,第3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