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王之中的不世奇才,他本该是千古一帝

 爬虫爱书 2019-01-14

如果说历史上对一个皇帝误解最多的,我想莫过于隋炀帝吧。

隋炀帝杨广的确是一个亡国之君,他确实也有点骄纵浮躁,好大喜功,可是如果我们收起偏见的眼光,好好的看一下他的所作所为,就会发现杨广绝对是一个不世奇才,而是还是帝王之中的不世奇才。

首先,杨广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并没有立马夺得天下,也就是说,杨广是和他的父亲一起在马背上浴血杀敌的,他二十岁时被封为南征伐大军主帅,年少意气风发,招揽士人,大手一挥,灭陈朝于樯橹之间,如果说杨坚是统一北方的人,那么杨广才是让隋朝完成真正一统的人。

帝王之中的不世奇才,他本该是千古一帝

其次,我们看一下他对待自己亲人的态度:

帮助自己的父亲完成了一统的杨广并没有想着争功,只想默默做他的晋王,从588年灭陈,到开皇十八年,十多年间,他没有,哪怕一丝想法要夺掉自己大哥的位置,只是当久了太子的杨勇渐渐变得奢侈,而且也没了当初的睿智,这一幕幕都看在杨广的眼里,他知道这样的一个大哥,绝对不可以掌控好一个国家,所以他开始设计,不过却也没用任何过激的手段,最多是让自己的父皇和母后对自己的大哥感到失望而已,从这一点上来看,此时的杨广对自己的家人无疑是不忍心的。

帝王之中的不世奇才,他本该是千古一帝

直到他继承大统的那时候,因为杨勇的不安分,被各大家族怂恿,眼看自己的大哥就要谋反,杨广不得已将之赐死,可是哪怕如此,杨广依旧没有赶尽杀绝,对于大哥的子嗣,他只是将其流放,并没有满门抄斩。

哪怕汉王杨谅真的起兵造反,杨广依旧只是将之禁锢于牢笼(这和其他皇帝比起来如何?)

因为杨广有着成为千古一帝的志向,在他统治期间,他定制科举制度,全面为国家选拔人才,只是他不知道,他的做法,无疑是刺痛了高门士族的神经,这也为后面他的灭国埋下隐患。

帝王之中的不世奇才,他本该是千古一帝

你以为杨广只做了典定科举制度,建进士科,恢复国子监、太学、州县学,广开龙门,为天下寒门学子谋求一条出路,这么一件伟事吗?

不,心存千古一帝志向的他陆续派兵攻灭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诸国,这还不止,从小生长在马背上的杨广还亲自率军远涉海拔数千米的高原,攻灭吐谷浑,征服了半个西域和整个青海。如果到了这里,杨广可以停止他的行为,他哪怕不是千古一帝,也是一位极其圣明的君主了吧!

帝王之中的不世奇才,他本该是千古一帝

杨广即位仅仅五年,隋朝国势达到华夏史上空前未有的鼎盛时期,可以说,如果没有隋朝末年的征战,那么当时世界的中心依旧会是东土,只不过不是东土大唐,而是东土大隋。

只是杨广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他又修建了大运河,让南北的文化得到交流,让全国的物质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他还西巡张掖重开丝绸之路,宣扬大隋国威,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西域四郡,相当于将甘肃、青海、新疆等西北大片区域纳入华夏版图,他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把青海高原划入版图的帝王!

帝王之中的不世奇才,他本该是千古一帝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杨广的出行却是会造成劳民伤财,有记载杨广在位期间,在京位居不足一年,其他十一年几乎都在出巡,试问这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吃喝玩乐的皇帝吗?

试问一个这样的皇帝可以做到以上说的那些吗?哪怕英明如太宗皇帝,也逃不过嫁女和亲的命运。

杨广出巡,本意是接触百姓,了解民间疾苦,挖掘民间人才,瓦解豪门统治,当然更多的是出于震慑西域邻国,宣扬大隋国威,多半带有巩固国防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吃喝玩乐,也许后期的出巡是,但是至少前期绝对不是。毕竟古代的交通条件决定了,出巡是件吃苦受罪的事儿,所以为了达到目的,他愿意开拓进取。

帝王之中的不世奇才,他本该是千古一帝

虽然杨广的出巡确实会增加百姓的负担,这也造成一定的不安定隐患。但是,还不至于动摇大隋的根基。

隋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便是三征高句丽的失败,这里暴露了杨广最终的目的,关陇世家集团不得不起步反抗,否则将会被杨广给消耗完所有的力量。

高门士族再也忍受不了杨广的统治,于是纷纷起兵至天下大乱,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帝王之中的不世奇才,他本该是千古一帝

当国内民声怨道难以压制,天下皆反,共同声讨其罪状“罄竹难书”时,杨广却带着大军前往扬州去想着:一如当年的天子出巡,天下皆避其锋芒一样,或许更是他骨子里伤春悲秋的文人秉性爆发出来,错过了最好的战机。

当被乱臣贼子兵临城下,一句“大好头颅,任谁斩之”,落得个悲苦的下场,于是世人便只看到了他的自欺欺人的怯懦、和苟延残喘的绝望。

隋王朝根本不该是个短命王朝,杨广更不应该是一个亡国之君。

帝王之中的不世奇才,他本该是千古一帝

隋文帝杨坚的煌煌文治、赫赫武功,已经为杨广留下了一个处于巅峰盛世的帝国,他就是什么都不做只要好好发展,他都可以成为一代明君,只是他却完成了水殿龙舟贯通南北的千古功业,他西巡张掖留下赫赫威名,他建立科举开创选拔制度,他整治水患功在千秋,只是他急于求成透支民力国力,三征高句丽,耗尽了国力,导致天下离乱,人口锐减四分之三,这一点从来不给予否认,因为这些都是铁一般的事实。

帝王之中的不世奇才,他本该是千古一帝

当然,我们在为杨广的才华横溢却谤满天下的一生唏嘘不已时,亦不得不感叹,若其在征高句丽前便英年早逝,那该当是如彗星划过历史长空,短暂光芒无以伦比,留给后人无限遐想追思的何等天才帝王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