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一帝是如何成功地变成超级黑的?

 如海 2021-01-26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赞美和摧毁,都集于一身,千古一帝隋炀帝的被黑历史。

文/如海

在中国的千年历史上,同时拥有两个截然相反谥号的皇帝只有一人,这个人就是隋炀帝杨广。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杨广在江都宫变中被叛军所杀。随后,隋朝洛阳政府给予杨广奉上谥号“明帝”,正面褒奖,名垂千古。而掩杀隋朝的新建唐政府追谥他为“炀帝”。何为炀呢?古代《谥法》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杨广成了昏庸无道、暴虐残忍帝王的代名词。

洛阳留守政府和唐政府,站在各自的立场,各取所需地为杨广选定谥号,成了千古历史上完全南辕北辙的两个注解。

十四年的皇帝生涯,杨广干了很多件大事。他文武双全,军政全能,堪为不世之奇才,平定江南、开凿运河、修筑长城、创立科举、修订律法,都是杨广可圈可点的不朽伟绩。特别是科举制度,给予了有才华的人出人头地的机会,不论贫贱或富贵,公开公平的竞争角逐,寒门的胜出,科举功不可没。可以说,今天人人关注的高考,依然来自伟大卓越的科举制度。

这样一个有着雄才伟略的皇帝,即便唐朝碾压了隋朝,千秋功过,按理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杨广遗臭万年,那么暴君形象和不堪面目是如何深深地嵌入到他身上的呢?一旦细说隋炀帝罪恶的人多了,就像面具一样,戴久了就长到了脸上。于是,几乎杨广所有的成果都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甚至成为他葬送隋朝江山的罪过缘由。

隋朝的灭亡,都算到了杨广的头上,杨广比窦娥还冤。

我很好奇,杨广是如何一路被黑到体无完肤的呢?

唐朝消灭了群雄,统一了中国,编纂完成了记载隋朝38年历史的《隋书》,他被刻画成了一个典型的暴君形象。成王败寇,这也很正常,杨广的英明自然没有人再敢提及。杨广的暴君形象,这是他被黑的初级黑。而后,《北史》中关于隋朝的部分再次放大了《隋书》中杨广的暴虐,升级洗脑。

有时候,正史的黑是出于当政者政治正确的需要,统治和稳固江山的必须。而流传在民间的演义小说浓墨重彩的渲染,更有无穷的杀伤力。比如《隋唐演义》、《说唐演义》、《隋史遗文》,流传后世一千多年,不知不觉,润物细无声地黑着杨广,然后深入人心。

而完成初级黑到高级黑的,还不是文学作品的虚构和艺术性夸张。而是我们想都想不到的一部旷世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主笔者是司马光。就是司马光砸缸的那个司马光。《资治通鉴》与《史记》合起来被称为“史学双壁”,堪称中国历史上足以标榜史册、光耀千秋的不朽诗篇。“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成为后来的帝王们学习的宝典。

那么,既然要劝鉴后世的帝王引以为戒,就要用典型的反面教材来醍醐灌顶。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就成了司马光一个很好的MBA案例。如果说《隋书》是对杨广的正史的初级黑,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成功地完成了高级黑。

司马光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虽然严谨的精神,但为了达到劝签的效果,还是歪曲了一些杨广的人物或事件。《资治通鉴》是不朽的正史,所述说的点滴,阅读者都深信不疑。如此一来,杨广的暴虐形象就被固化、传播,变成一种真相。可以这样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完成了对杨广的高级黑。

然后,杨广被黑的历史传说,伴随着《说唐全传》等文学作品的一路渲染,由高级黑,彻底地升级到了巅峰的超级黑。民间的口口相传,起到了最终汹涌澎湃的推波助澜作用,让杨广的暴君形象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好在杨广的被黑并非毫无止境。现代社会里,有人逐渐开始“漂白”杨广。人们想知道,一个丰富多彩的矛盾体身上,究竟暗藏着多少秘密。杨广几乎成为了一个最有争议的皇帝。有人认定他是功勋卓越的千古一帝,有人认为他是荒淫无度、劳民伤财的暴君,千夫所指在所难免。有人则怜悯他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哀。

可能更多的人并不知道,杨广其实还吟得一首好诗,他是隋朝诗歌的泰斗,诗歌的空灵风格非同一般。比如他写过《野望》:

寒鸦飞数点,

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

一望黯消魂。

还有《晚春诗》:

洛阳春稍晚,四望满春晖。

杨叶行将暗,桃花落未稀。

窥檐燕争人,穿林鸟乱飞。

唯当关塞者,溽露方沾衣。

都是如此美妙的诗篇。

摧毁和赞美,都缠绕于一身,杨广是一个极其悲哀的帝王。历史悠悠,真相究竟是什么,或许都不再重要。不人云亦云,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或许才真正体现我们的睿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