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气化固基篇

 醒真 2019-01-14
科原经方针灸课堂,原创授课内容。


1.辩六经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解说:之前在太阳阳明固基课程,都有具体讲过病因病机、诊断、辩证,这里做一部分辅导;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厥阴为合,少阳少阴为枢,为生理之气化规律;太阳少阴相表里,阳明太阴相表里,少阳厥阴相表里,为表里之互资互助;

冬至一阳生,太阳初开如门之开启,阳明为之鼎盛之阳,夏至一阴生,阳极生阴,为合如门之合关,少阳为之枢机,如门之枢而为转动;三阴则太阴为阴气之开,太阴脾为阴中之至阴,阴之开始,病机为脾胃之湿寒;少阴为水火转枢之地,心火下移温煦肾水,肾水上济资助心火,为之添油加料,病则水火之变,下虚易寒湿生;

心火以明,为调配之神,相火以位,凡心火之热归于手厥阴心包,上郁易火热上焚,火不下温则肾水寒化为痰饮,脾胃虚化为湿寒;五脏主藏精,足厥阴为藏血,手厥阴为相火,足厥阴,阴藏之极也,阴病则虚,寒湿弥漫,血弱气尽,手厥阴主相火,下有寒湿,藏血不及,则阳气无力生发,手厥阴则病相火不降;

手太阴肺之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温病多数初以风寒束表,里气不能宣透,加重引动伏于里之温热邪气(气候不正,燥火之邪气伏肺),肺金瘟疫传变过程:卫分肺胃热,耗津损气→气分心包热,耗气血津液→营分心包肝热,耗损以达肝血→血分更重达肾,耗损以达肾精俱衰以。


辩六淫
风邪、寒邪、湿邪;火邪、燥邪、暑邪。
解说:请参考中医基础理论,李德新讲的六淫辩证。

辩气血阴阳
①气滞、气逆、气虚、气陷,痰饮。
解说:气滞、气逆、可以导致津液代谢失常,化为湿与痰饮;气虚则推动无力,津液轻滞为湿,湿郁化热为湿热,累积则为痰饮,气滞血滞则为瘀血;津都滞为痰饮则津必虚,另外气分之热伤津耗气,易导致津枯气损;气虚之盛,清阳升举无力则为气陷。

②血瘀、血虚、血热、津虚。
解说:血虚少流速慢,慢则易滞为瘀血;热入血分,热伤血中津液之极,血液浓稠,血液流速也会减慢,滞为瘀血;血瘀的形成,寒则血行受滞,还与寒凝等邪气有密切的关系。

③阴虚:津虚加热象。
解说:津液不足为阴虚的主要特征,诊断阴虚必须有内热的现象;血属于阴,血虚一般不会出现内热的象。

④阳虚:气虚加寒象。
解说: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比气虚更严重,气化推动不利,经脉得不到阳气的温养,则会出现虚寒象,五脏以心肾为水火之脏,脾阳生于肾阳,以心阳虚,肾阳虚,脾阳虚为主;肺主气,脾主统气,命门主元气,气虚以肺气、脾气、肾气为主;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血虚以肝血、心血、肾精为主;肾为气血阴阳之根,故久病必定损伤及肾,虚者求之于补肾脾。

辩方证药证
解说:方从法出,治法决定着用方与选药;生理基础为了解常态的运行机理,然而辩方证为诊断用药的病理变化,辩方证是最后一步,决定于成败的关键,方证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症状,比如同样是太阳病,汗多伤津液则用桂枝汤,若无汗津液充斥体表不通则用麻黄汤,后项背部僵痛需要加葛根疏通经络,升津通痹;口渴或痰干而燥属阴伤者,要加天花粉,生津润燥;

加减的方法,在于对症状与病因病机的把握,与熟练掌握每味药的适应特性,方证则包括脉象,体征,症状,后面所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病因病机,与辩六经→辩六淫→辩气血阴阳→辩方证用药,前后相互贯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