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假期间,别只给孩子报班补课了,也策划一场旅行教养课吧!

 昵称32901809 2019-01-14

寒假快来了,终于又到了可以带娃出游的季节。

每年都会安排出一段时间,带着孩子去旅行,已经成为习惯。作为一名已婚但依然向往远方的新时代妈妈,不管是单身时,还是婚后二人世界,或是在有了孩子之后,依旧会每年计划去几个地方旅行,国内国外,具体依据时间情况、经济条件以及家人能否同行来决定。

和朋友聊起来,也是鼓励他们多拿出时间带孩子外出旅行,经常听到的回答是:

太忙了,哪有时间啊! 没钱啊,去不了**国家。 带着孩子简直是自找苦吃,我还是省点力气在家宅着吧。 ……

没钱没时间,这些确实是客观因素,但要说带着孩子旅行一定是“自找苦吃”,就不敢苟同了。特别认同一位同样喜欢带着孩子旅行的朋友分享的一句话:

旅行中的一点一滴其实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痕迹,自己闻过花香、淌过湍流的小溪、看过日出时的太阳、听过鸟飞过丛林的声音,这一切都在打开她的感官,我相信这是最真实的教育。

以上这段话,深有同感。

带孩子旅行,是一场浪漫又现实的教养之旅。

1

旅行看似短暂又劳累,实则蕴藏着各种教育时机。

从孩子2岁开始,就带着他出去旅行了,有一家三口一起去的,也有带着拖家带口一大家子一起出去的,在家人都没时间的情况下,我也会自己带着他出去短途旅行。

很多人觉得孩子太小,一起旅行是个麻烦。其实在日本和欧美的一些国家,带婴儿,低龄儿童外出旅游已经是很普遍的了。

2017年日本有个大众市场调查,询问了1151名20岁以上的男女:

第一次带孩子旅行的时候是几岁?

42.1%的人回答是“1岁未满”,75%的人回答是“3岁未满”。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提高,更多父母的教育理念也随之提升,越来越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意识到了从小带孩子出行的益处。有很多不经意的瞬间,其实是亲子教育的好时机:

让孩子学会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旅行中难免会遇到需要乘坐公共交通的情况,不怎么跟团,通常就得自己筹划如何换乘达到目的地,坐公车、挤地铁这些在平时生活中在普通不过的事,因为放在日常生活里,反而不见得有机会让孩子体验到。

出门一般有私家车,如果遇到需要坐公车地铁,也绝对是大人帮着刷卡买票,孩子反而对公共交通工具没有那么多认知。

我在旅行就观察过,如果让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买车票,不仅锻炼他与人的沟通表达能力,又有助自信心培养。

比如去日本那次,孩子就尝试自己买车票,自己检票进站,虽然还不太会英文,但通过比划,也能完美完成,而且因为日本良好的服务态度,孩子回来后也学会了经常说“谢谢”。

让孩子自己决定吃什么

可能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太一样,有的孩子换了环境,吃得会更好。一位朋友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

孩子在家里因为老人日常在带,养得很娇气。带着去了一趟美国自驾游,回来吃饭特别好,因为在旅行中,父母也没法给准备特别精致的食物,也不一定保证能吃到中餐,一日三餐反而吃得自在许多,孩子头两天还对汉堡薯条特别着迷,后面几天自己突然换口味了,开始好好吃水果蔬菜,也嚷嚷着想吃家里姥姥做的饭了。

朋友感叹说:

还是中国胃强大啊!

其实孩子本身对吃饭是没有排斥的,之所以在家不好好吃饭,有可能是食物的种类和花样太千篇一律,也可能是被吃饭本身束缚住了,逆反心理,再加上老人宠溺纵容,所以养出了吃饭难的娇气病。

一出去旅行,吃饭环境变化了,食物类型变化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会刺激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旅行的体力消耗也会让他们不再挑剔食物本身。

旅行可以治好熊孩子病

可能每个人都在公共场合遇到过熊孩子,熊孩子的几大利器:

不分场合,尖声尖叫。

不管对象,撒泼耍赖。

不顾情况,任意妄为。

可能你会说旅行中遇到的熊孩子才多呢,确实,也正因为旅行中孩子的教养问题会暴露得更明显直接,也更容易被外人指指点点,才会刺激家长做出调整。

要知道,孩子表现出的教养问题,主要还是源于父母的管教不利。

所以与其说旅行能治好熊孩子病,不如说是旅行能发现熊孩子病的根源,给父母一个机会“治好”它。

2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旅伴,亲子关系可以变得更和谐而浪漫。

带着孩子去旅行,和单身时的旅行最大的不同在于:

孩子会成为镜头下的那个自己。

在海边,拍一张落日余晖下的孩子背影,孩子慢慢长大,也开始拍我们的背影。像极了龙应台的《目送》里写的: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带着孩子去每一站的博物馆,慢慢养成了他喜欢看展的习惯,聊的话题也打开了很多,不再拘泥于学习、日常生活的琐碎,我们可以聊艺术、文学、历史……

旅行还能增加孩子学习动力,比如去英语国家旅行,学到多少英语单词是其次,增加语言兴趣是关键。

孩子慢慢长大,最难得的是能和他们一直有话聊,这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包括眼界、学识和价值观,更需要孩子愿意跟父母聊,这一点从小就要养成,而旅行就是一次次的亲子相处契机。

有时,我会很感叹:

亲子关系、恋人关系、夫妻关系,最终都是朋友关系,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收获最温暖真诚的对待。

3

做好出行前规划,亲子旅行就成功了一半。

旅行也并不是都会一帆风顺,有些旅行不单没有增进亲子关系,可能还会毁了亲子关系,一家人出行,回来都气鼓鼓的,当然不是所希望看到的情况。

以下是整理总结的建议,供参考:

1. 把旅行分为不同类型

  • 一家三口的旅行:

    和爱人一起带着孩子出行。这样的旅行最符合亲子旅行的概念,夫妻共同参与,同时避免了隔代关系的介入。每年这样的出行安排1-2次,可以选择自驾。过程中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非常能考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 和爱人的二人之旅:

    我非常主张即使是婚后有了娃,也要每年有至少1次的二人旅行。不一定是远途的,哪怕就是方圆100里以内的短途旅行也适宜。旅行是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婚前婚后都需要不断了解!
  • 带上父母亲的一大家子旅行:

    这样的旅行最好每年也能安排上,原因是同时作为子女和父母的我们,也同样需要维护好与长辈的关系。

出行人口一多,安全和舒适就是第一位的,自驾和多地辗转的旅行,就尽量别考虑了。

2. 根据不同旅行类型,做好清单规划

选择出行地点之类的问题应该取决于要参与此次旅行的人,而确定交通、住宿之类更是应该参与人共同分担,此处无需多谈。我要说的重点在于:

亲子旅行,非常锻炼父母亲的规划能力,尤其是前期准备是否充分。

简单的3点小建议:

  • 清单一定要列!

    别以为自己一定都能记得住,清单逐步补充完善才能确保万一,专门给自己准备一个旅行清单手帐,还能作为日后的一种回忆。
  • 物品分门别类整理及放置。

    好找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分类放,还能节省旅行箱的空间。
  • 提前查询目的地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天气、地理交通等。

    和旅行攻略不同的在于,不完全是为了出行,更多是提前了解是否要提前准备好应季物品,尤其是孩子有过敏史的话,目的地的饮食、天气状况就要格外关注。

具体要带哪些物品,这个要看每个家庭的出行习惯,没有统一标准。只有一句话是通用的:

自己旅行,怎样皆可,带娃旅行,多想没错!

风景是你和孩子一同看的,你看到了多少,孩子也会看到多少。

寒假期间,别只给孩子报班补课了,也策划一场旅行教养课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