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珅——我的世界首富之路(二)

 旧时斜阳 2019-01-14
 

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1750年7月1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因为是长子,所以备受宠爱。

三岁的时候,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悲催的日子就此开始。

九岁父亲常保病逝。

大户人家的勾心斗角的戏码就此上演,十二岁的和珅领着弟弟过着被人欺负的苦日子,扫地,洗衣服这种粗活没少干。

可即便是这样,还有人容不下他们,恨不得连夜将他们赶出去才好。

大人物总能碰上几个好人。

和珅的第一个好人就是家里的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这二人苦苦周全,和珅才没有流落街头。


十二岁的孩子,是个喜欢玩的年纪。


唯独和珅没有这种念头,早年的苦难似乎带给了他一种过分的成熟。

他很早就明白了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想要改变命运——唯有读书。


基于这一点认知,他读书很用工,在别人玩的时候他在学习,在别人学习的时候,他还是在学习。

这种疯狂的读书方法,带给了和珅各种荣誉。

他考试总是榜上有名。

一路考上咸安宫,很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除了这些,和珅还懂得语言的好处,他似乎很早就给自己的未来做出了规划,比大人还要精明。

未来的具体形势,他一目了然,我有时候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天天躲在家里看新闻联播。

在别的孩子还在为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苦恼的时候,和珅早已学会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

地方方言说得比普通话还要溜。

这种好学的劲头,让当时的高考名师吴省钦、吴省兰很是高兴。

高中的那三年,两个老师轮流向北大、清华大学、北京人民大学推荐和珅。

赞美之词,不溢于言表。

这种卖力的推荐,吸引了当时文坛领袖袁枚教授的目光。

在看过和珅后,已经多年不写诗的袁教授重新拉起笔写了一首赞扬诗。


“少小闻诗礼,通侯及冠军,


  弯弓朱雁落,健笔李摩云”。


这个评价,绝对不低,要知道袁教授是大清有名的吝啬鬼,几十年来笔下很少赞美人。


和珅不是第一个,但绝对是最好的一个。


与众不同才是奇葩,这话用在和大人的身上绝对没错。

寻常人得到了这样的评价,绝对要回家哭上三天,顺带说上一句老天爷开眼了。

可和大人没有,他似乎对自己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很淡然。

在别人为他感到高兴,骄傲的时候,我们的和大人却定下了一个人生目标——练习书法。

在一个看重书法的年代,练习书法并不奇怪。

奇的是练什么人的书法。

众人的书法名家当中,和大人谁也没看上,唯独选择了乾隆。

他似早就预料到将来自己会与皇帝有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的事要做,甚至有很多的字儿要写。

什么书法名家都比不上这一家。

溺水三千只取一瓢。


所以,他开始了模仿皇帝的字体。他练得很认真,很卖力,史载他练了五年。

五年,光练一个人的书法,成就自是无人能比。

靠着这份毅力和见识,和大人十八岁那年,他的人生开始走向巅峰。

这一点和大人似早有预料。

一个男人若想少奋斗二十年,他的背后必须站一个有能力的女人。

好比李靖的背后是红拂女,朱元璋的背后是马皇后一样,和大人的背后也有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叫冯氏,并非笔者本人有意这么写,实在是历史没有记下准确的名字,只能用这个一个代号。

冯氏最大的能耐不在于她有多漂亮,而是在于他的出身——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

按说这样有身份地位的孙女本轮不到和珅。

但架不住老爷子喜欢和珅,据说,冯老爷子曾经看过和珅的面相,甚至生辰八字都让人看了。

给出的评价并不低,‘相貌白杳而英俊,少有大志,他日前途不可估量。’

他几乎没有问问孙女喜不喜欢,有没有感觉,就让人准备了婚礼。

当然了,笔者首先要强调一点,冯氏是喜欢和珅的,只因和大人有个外号,大清第一美男子,所以不要被剧中王刚老师的相貌所迷惑。


人生三大快事是指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分别代表着知己(友谊)、红颜(婚姻)、名利(做官)。

和大人十八岁的人生里,前两件快事已经尝过,唯独第三件还没开始。

这是他的目标,自然不能置之不理。

和寻常人新婚燕尔不同,和大人并不赖床,结婚假期刚满,就开始了人生的科举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