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生瑜, 何生亮”还有后半句, 后半句才是真正的经典

 阳春雪竹轩 2019-01-14

我国有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这大名著一直都代表着中国某一时期的文学巅峰,是在某些方面还原了古人生活的场景,和那个时代的大环境。

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要高得很多,曹雪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至今在学术界也还有很多值得争议的地方。

《西游记》对我们的影响就不用说了,陪伴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童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位齐天大圣孙悟空。《水浒传》揭露在那个时候,官逼民反的无奈和愤怒,一百零八位好汉,里面的英雄好汉们性格都不相同,虽有相似的性格但是绝不是相同的,我们甚至很清楚在面对同一件的事情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怎样的处理方式,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政治环境,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天下大势。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各大诸侯势力也蠢蠢欲动。全是以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间的矛盾为主线,最后是曹魏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方法,拿下了天下,可是在最后被司马家族的人取代了。

《三国演义》在四大名著中应该是算得上比较出名的了,这部小说不是像沙场上的殊死搏斗,也不是那种金戈铁马的气势,它是各个谋士之间的博弈,斗智斗勇,是各种权力之间的制衡。

在这部小说中,最让我感慨的就是周瑜了,在这部小说了把周瑜描写成了一个心胸狭隘,妒贤嫉能的类型。在周瑜发现诸葛亮比自己更有才华的时候,便想尽办法去陷害他,但最后自己的计谋都被诸葛亮一一识破,反而自己中了诸葛亮的圈套,后来气绝身亡,只得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经典语句,在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莫名的觉得有些心疼周瑜,明明周瑜已经很优秀了,已经很聪明,但老天为什么要让诸葛亮比他更聪明一点呢?

我们一直以来记住的只有这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只记得周瑜的无奈和不满,只记得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斗勇。但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君未归,孤何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是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没有为东吴效力,实在是心存遗憾。

在历史上,周瑜其实是很欣赏诸葛亮的才能的,他也很希望能和诸葛亮一起谋求天下,成就辉煌霸业,但诸葛亮一直不肯来东吴,心里一直想着蜀汉,对于诸葛亮,周瑜应该只是遗憾并且很佩服诸葛亮的忠心和才能。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周瑜的形象是小气的,狭隘的,善妒的,但这只是小说文学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在历史上,周瑜是出身书香门第的,父亲曾经担任洛阳令,叔伯等人都是大尉。周瑜自小就通晓兵法,文武双全,在江东地区颇具盛名,21岁的周瑜随着孙策去平定江东。

公元208年,在曹操的几十万兵马的攻势下,周瑜当即决定与蜀军结盟,将曹操的军队一把火烧的体无完肤,从此威震三国,也有了大都尉的名号。

在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因为风度翩翩,文武双全的才子,很多历史上有名的诗句都可以证明,比如,“三国周郎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非孟德之于周郎者乎”。这些诗句都在说明周瑜才是真正打败曹操的大功臣,诸葛亮在历史上也只是促进了孙刘之间的联盟关系罢了。

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并不是像小说那样的不友好,在历史上他们的关系更像是惺惺相惜,在周瑜去世的时候,诸葛亮也曾经说过,世人都说周瑜嫉妒我的才华高于他,其实不然,周瑜只是遗憾我不能为东吴效力,否则当年他就不会让诸葛瑾前来劝我了。

正史和小说文学作品,经常会让人搞混历史人物,但一般的文学作品里面关于历史人物的描写都是带有作者个人情绪的,容易误导读者,正史的所记载的历史人物可信度其实也不是很高。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