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年的时间里,天文学家们对距离我们17万光年的大麦云中数百颗恒星进行了测量。通过跟踪并研究这些恒星,可以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盘星系的内部结构,而测定一个星系的自转速率则可以用来确定它的质量并为它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信息。 像银河系以及大麦云这样的盘状星系通常都存在自转。“哈勃”对大麦云中恒星自行的精确测定为确定其自转奠定了基础。虽然天文学家很早就已经能够测定近距天体的自行,但精度足以显现出另一个星系的转动,这还是第一次。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恒星光谱的多普勒效应来计算星系的自转速率。在星系恒星盘的一侧,恒星朝向地球运动,显现为蓝移。另一侧的恒星则朝向远离地球的方向运动,呈红移。 把光谱和自行的测量结果相结合,天文学家就获得了大麦云中恒星的三维运动情况,由此便可以计算出它的自转速率。得益于“哈勃”超高的分辨率和成像稳定性以及在太空中多年的服役期,这些观测才成为了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