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年代年代的冬天

 黑龙江波涛 2019-01-14

六十年代年代的冬天  (吃草年代的记忆碎片)

对六零年的记忆,我老是停留在那个冬天里,怎么也走不出去。

那年的冬天好像格外的长,雪也一直不断的下,地下的雪一直化不完,旧的雪还没化完,一场新的雪接着又

跟上了。马路上,院子里到处都是积雪,房顶上也有雪,时间久了,雪的颜色也变得脏乎乎的了。

那时候,大院里家家的孩子都小,所以还住的下。院子过道里里也没搭建那些杂七杂八的小房,所以显得还算宽

敞。院子过道里布满了一根根晒衣服的绳子,不论春夏秋冬,绳子上总是挂这刚洗好的衣服,平日里还好,

天冷季节,衣服挂出去只一回就冻得棒棒的,不小心触碰一下,就发出咔嚓嚓的响声,这些冻干的衣服最怕

折,一折,立马就断了。

昨夜下的雪化了,很快又变成了冰。好心的邻居担心老人孩子滑倒,就将烧了一宿的废煤渣撒在地面上,地

面顿时变得花花搭搭的,白一块黑一块。

冒着严寒,上班的人一早就出门了,孩子们躺在被窝里,就能听见院子里上班的大人匆匆打招呼的声音。

睡不着的大人也早早起来了,排着队上完茅房后就赶紧回家找劈柴生炉子。

炉子生在屋子里,一生炉子家里就满满的全是烟,呛得人们直咳嗽。炉子生着了,屋子里开始有了一点热乎

气,这时候大人就催着孩子们赶紧起床准备上学。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只有可怜的几床被子,条件好些的,晚上大人就给孩子灌个汤婆子塞到被窝里,再将棉

袄棉裤搭在被子上取暖。起床穿衣服是冬天每个早上最受罪的时候,刚从被窝里钻出来,胳膊手都热乎乎

的,拿过棉袄棉裤来,一伸手里面冰冰凉。需要拿出很大的勇气来穿衣服。

早上的饭很简单,大多是用开水泡一块干粮,就着咸菜。好在学校离家近便,吃完早饭,背上书包迎着风往学校一溜小跑。

那时候,怎么那么穷呢,教室里没有炉子,玻璃也不齐整,好些窗上的玻璃都破了,只好找块纸壳堵上。

上学的孩子冻得赤赤哈哈的,不是老师催着,谁也不愿意往外伸手。课堂里,老师一说话,从嘴里就冒出一

团热气,白色的。大部分孩子的手脚都冻了,红红的,硬硬的,一快一块的,只要冻一次,每年冬天都会

犯。

放学了,回家也不暖和,家里的炉子说是生着,但谁家也不舍得捅开炉子悠着劲的烧,炉子全用湿煤封着,

中间捅一个小窟窿,冒着弱小的火苗,只有烧水的时候,才将炉子捅开。

那时候,大院里的住户都嫌煤店里的煤球贵,家家都自己做煤饼子烧。煤饼子不难做,歇班的时候,去挖点

黄泥掺在煤里加上桶水和一和,找个空闲地方将和好的煤泥铺在地上,趁着没干的时候,用小煤铲子切成一

块块的煤饼子一样烧,一百斤就能省下几毛钱。

口多的人家都烧大锅底,每天吃晌饭吃晚饭的时候,从家家户户那里传出来一阵阵拉风箱的声音---“呼

达,呼达”------此起彼落,遥相呼应。


六十年代初,哪怕在那个饥饿肆虐的年代,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不像大人,身上还需要负载着千斤的重担,

一场大雪就让孩子们忘记了饥饿,回到了本真的模样。

雪花还在纷纷扬扬的时候,孩子们就聚集到马路上了,穿着自家做的棉袄棉裤,全是黑色的,大多都破旧了,胳膊肘子处露着棉花,可这一都阻止不了孩子们对一场雪的渴盼。

院子外边是一条东高西低的马路,正好可以滑冰,找块破木板坐上去,再找两根木头棍当滑雪杆,用力一撑就滋

溜溜的滑出去了,一路滑,一路摔跟头-----

顷刻间,仿佛整个世界都暂时告别了饥饿,孩子们滑雪的声音,摔跟头的声音,哭的声音,笑的声音------在积

雪的马路上回荡着。

每场雪过后,家家户户窗户上都结满了冰花,屋檐下面也挂满了冰溜子。

冰溜子粗的如家里的擀面棍,细的也有拇指粗,长短不一,排列的很齐整。天一转晴,冰溜子就不断往下

滴水,吧嗒吧嗒没完没了,

滴着滴着,有些冰溜子就掉到地面上,啪的一声,摔得破破碎碎,一地晶莹透亮长长短短的冰碴子。

院子里的孩子看到冰溜子落地了,就抢着来捡,一人握一根一溜小跑,找个避人的地方舔着吃。冰溜子握在

手里的感觉凉极了,一回功夫,手就冻成得麻木了,冰溜子化开的水顺着胳膊肘子往棉袄里淌------

晚上,大人下了班,疯了一天的孩子们也被提溜回家了。晚上,虽然有汤婆子帮着取暖,被子上还压着棉袄

棉裤,可被子太薄了,刚钻进被窝那阵,还是感到很冷,需要等好长时间,才能慢慢的感觉到温暖。

夜晚的大院已经冷冷清清的了,偶尔能听到的也只是对门邻居家那只饿得瘦瘦的老猫在喵喵的叫------

不知道是不是也饿的不行了。

六零年那个严寒的冬天就如此强烈的记在了我的脑海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