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王陵,坐落于河南新乡市北郊约30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国家4A级景区潞王陵景区内,依山据岭、俯瞰卫水、濒临南水北调河。它是明代建于全国各地的藩王陵墓中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潞王陵为完整的石头城建筑风格,虽为王家陵园,却呈皇家风范。 潞王陵有“中原第一陵”“中原定陵”之称,“潞陵归来不看陵。 古人曾作诗赞曰:“古殿空山里,名王有旧莹”,“秦陵和汉寝,不及此幽情”,将其同驰名中外的秦汉皇陵相提并论。潞王陵在清末民初虽惨遭土匪盗墓,珍宝挖掘一空,但是陵墓保存相对完整。 陵墓主人潞王朱翊镠,是明穆宗隆庆皇帝的第四子,孝定李太后的宠儿,明神宗万历皇帝的惟一同母胞弟,被朝臣称为“诸藩之首”、“诸藩观瞻”。他4岁被封为潞王,21岁被封为卫辉藩王,任藩王25年,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离世,终年46岁,谥曰简,又称潞简王。 朱翊镠生前地位特殊,权势显赫,死后在丧葬制度上也是逾涯越分,从陵墓建制上也可以看出,陵区共有两个城垣高大的陵园,东为潞王朱翊镠墓区,西为次妃赵氏墓区,共占地15万平方米,比当时政府规定的亲王陵园标准大了4倍,从规制上看,与明十三陵相似。 整个陵区坐北朝南,石坊是陵墓的起点。石坊三门四柱,两侧各有一望柱,通体雕满二龙戏珠图案,且雕工精细,呈现出一派皇家气魄。石坊以北是160米长的神道,为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 神道两侧,东西相对各排列着16对石像生,其中石兽14对,石文吏和控马官各一对。石刻都是用整块青石雕琢而成,雕刻精细,造型生动,比例适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潞王陵石兽种类比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还要多,是秦汉以来帝王陵墓镇墓瑞兽的大集中。 石像生东西两行,自南向北,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以4.8米的间隔依次排列,东侧为雄性,西侧为雌性。14种石兽依次为猰獪、爰居、貔、獬豸、豹、狻猊、羊、虎、狮、辟邪、麒麟、骆驼、象、马。这批石刻不但是潞王陵的精华,也是明代大型雕刻艺术中的珍品。 穿过祾恩殿是高大的殿基和月台,数通祭碑矗立在月台两侧和配殿南,碑是万历皇帝和福王以及一些官员的祭文。潞王的墓碑位于中间,通高7.4米,气势巍峨雄壮。墓碑前有石五供,由一个焚帛炉和两个花瓶及两个烛台组成。石供案及石雕五供为陵园石雕最精华的部分,雕琢精致,形象逼真。 按照明朝王陵的建筑规制,五供应置放在石供案上,而这里五供由于体形巨大,和石供案不成比例,摆在了供案前边,也显示出了墓主的特殊身份。 赵妃墓位于潞王陵西约120米处,平面成马蹄形,前方后圆,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墓园布局与潞王陵大体相仿,但更豪华、壮观。赵妃墓的宝顶比潞王宝顶还要高3米,上面还有青、白石相间组成的图案。宝顶下的玄宫比潞王玄宫大三分之一。 潞王墓地宫石门的门钉为纵9横9,共81颗,明显超越藩王的标准,与皇帝齐平。赵妃地宫的石门门钉是纵8横8,共64颗,这是皇后的待遇。而且赵妃墓是明代帝王陵墓中惟一一处为妃子营建的规模宏大的陵园。 |
|
来自: 汐钰文艺范 > 《旅行山东、山西、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