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词一图·尼加拉 T 波

 吴翠平书馆 2019-01-14

 尼加拉 T 波是尼加拉瀑布样 T 波(Niagara falls Twave)的简称,因该 T 波的形态酷似美国尼加拉瀑布的马蹄形外观,2001 年由哈佛医学院著名的 HurstJW 教授为之命名。


[定义] 

   各种颅脑疾病(尤其是脑血管意外)或阿斯综合征发作后的患者,心电图出现一过性、宽大畸形的倒置 T 波,并伴 QT 间期的显著延长,严重者可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这种特征性的 T波改变称为尼加拉 T 波。


[心电图特点] 

①T 波宽大:T 波开口部异常宽大,QTc 延长 20%以上,最长可达 0.7~0.95s;

②T波深而倒置:T 波振幅常 >1.0mV,甚至 >2.0mV,常见于胸前区导联 (V4~V6),也见于肢体导联,但在V1、III 及 aVR 导联 T 波可为直立;

③T 波畸形:T 波宽、深倒置,可有切迹,前肢常与 ST 段融合,T 波底部呈钝圆形,后肢与 U 波融合;

④常伴 U 波振幅 >0.15mV;

⑤T 波演变:持续数日后,T 波改变可自行消失;

⑥可伴发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⑦一般不伴 ST 段偏移,无病理性 Q 波(图 1)。另外,需要与其他 T 波深倒置的情况做鉴别(表 1)。



[发生机制] 

   尼加拉 T 波的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主要与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大量儿茶酚胺释放造成心肌一过性电功能障碍有关,是神经源性心肌损害的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心室复极时程延长,复极离散度增加,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支持上述观点的依据包括:

①实验依据:刺激实验动物的中脑网状组织或切除交感神经星状神经节时,心电图可出现尼加拉 T 波的改变;

②临床依据: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引起尼加拉 T 波;

③病理检查:患者通常无冠脉异常及心肌缺血。


[临床意义] 

尼加拉 T 波的临床谱:

①各种颅脑病变,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急性脑损伤等;

②各种原因,如三度房室阻滞、双束支或三分支阻滞,引起阿斯综合征及严重脑缺血之后;

③其他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疾病:各种急腹症、神经外科术后或肺栓塞等。

   尼加拉 T 波常能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预警性心电图表现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