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能促进宝宝肠胃运动、生长发育和大脑细胞生长。得益于母乳含有的大量免疫物质,母乳还能帮助宝宝抵御肠胃炎,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因此,许多妈妈认为既然母乳最适合宝宝,那在母乳喂养期间,宝宝不需要额外服用补充剂。然而,其中有一个特例,那就是维生素D。 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钙的吸收进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因其可抗佝偻病,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在维生素D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其中,维生素D3能促进钙、磷的吸收,维持宝宝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通过调节发育,帮助宝宝正常生长,防治佝偻病。所以,如果宝宝缺钙,妈妈一定要清楚宝宝缺的是钙还是维生素D。因为宝宝维生素D不足,补充再多钙也无法被吸收,反而会造成身体代谢的负担。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8)》明确指出:宝宝从出生后数日内就要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10μg。因此,无论你的宝宝是母乳喂养、配方奶粉喂养还是混合喂养,妈妈都要帮宝宝计算全部维生素D的摄入量。 那么,哪些食物富含维生素D? 除强化食品外,动物性食品是非强化食品中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高脂肪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含量相对较多;瘦肉、奶、坚果仅含微量的维生素D;蔬菜、谷物及其制品和水果含有少量维生素D,有些甚至几乎没有维生素D的活性。 除此之外,适宜的阳光照射也可以促进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个月内的宝宝获得维生素D的最佳途径。 因此,除了食物和晒太阳以外,补充剂成也是宝宝摄入足量维生素D的途径之一。 不过,妈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宝宝吃太多的维生素D。长期大量或一次过量使用维生素D会引起维生素D中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