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建康:乡村振兴的袁家村经验与启示

 羊之君子 2019-01-14

近年来,袁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乡村经济、推动乡村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众所瞩目的突出成就,走出了一条面向市场需求,依靠乡村内在力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成功道路。深入分析袁家村经验,对于各地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01

面向市场:创新产业模式 推进产业振兴

从基本条件来看,袁家村一是有一个很好的带头人。二是具有历史声誉的优势。袁家村村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三是区位条件较好。袁家村本身有地理区位的优势。

从发展模式来看,第一个原因是创新产业形式。袁家村乡村旅游模式可以说是开全国之先。及时地发现了市场的新需求,敏锐地捕捉到了旅游产业转型的新动态与趋势,从旅游消费转变为休闲消费,从门票经济转变为消费经济,把这种新动态与趋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第二,袁家村具有很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很好地整合了周边区域一些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的精华,包括民俗民居、小吃文化。第三,袁家村很好地处理了村集体、村民以及业主之间的关系。另外,袁家村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模式。袁家村对于商户有很规范的管理模式。准入门槛、服务标准、原料渠道等都有一套很规范的管理。

袁家村的成功就是一个村庄从自身实际出发,面向市场需求,不断创新驱动发展的结果。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劳永逸的,整个旅游产业的需求和供给都在随着形势而变化。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在变,另一方面就是袁家村创造这种形式之后,很多地方都在学。对于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个问题,袁家村的答案是:不断地创造新的话题,不断地创造新的产品。

在袁家村身上,我们看到了基层旺盛的创造力。应该说,基层的这种实践,这种创造力,很多不是专家策划的,也不是领导指示的,而是完全属于基层的一种敏锐的判断和精准的策划,是一个探索摸索创新的过程。所以,包括袁家村在内的无数事例说明,基层的创新创造是活力无限的。

02

治理有效:党建带动提供制度性保障和团队性支撑

袁家村通过基层党建把带头人个人的作用转化成了组织的作用,把个人作用这种随机性的发挥转变为了制度化的引领和保障。以一个能人为龙头,把他的作用放到党建的引领体系中来,带动和形成一个团队。通过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党建团队、管理团队、经营团队,进而形成“传帮带”和集体分工协作机制,使袁家村整个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有了制度化的保障和团队性的支撑。

袁家村的整体经验,对基层党建也有很大的启发。一方面,要尊重能人,依靠能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能人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要把能人的能量转化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能量。同时,要处理好能人个人和团队的关系,处理好能人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和村里的关系。

通过对袁家村的分析,可以看到,要处理好能人,或者说基层党组织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有两个问题需要处理好:一个是理,一个是利。理,就是干部和基层组织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有制度安排,得符合乡村的实际,能够凝聚共识,体现民意,形成合力。利,就是在利益面前,带头人和领导班子要能处理好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袁家村的整体安排,包括整个项目运行,符合合理又合利的原则。

03

创新驱动:商业模式创新为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袁家村,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复制,但是为什么别人很难超越?一是因为它做得早,这是先发优势。再就是它在不断地创新。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学习袁家村的经验,像省内外有些市就组团去学习。袁家村就开设培训班,编教材,由农民做老师去传授经验,这也是一种创新。

袁家村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它的营销和品牌形象传播的过程。如今,抓住社会的热点、应用新媒体来策划一些活动,例如带头人演讲、开设培训班,其实都达到了某种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吸引客源的作用。就拿袁家村来说,其带头人郭占武的演讲有的人听了未必全然认同,但是它起到了造势的作用,起到了吸引社会关注的作用。

04

城乡融合:从整合资源吸引客源到主动融入城市

袁家村已经突破了袁家村的“地理界限”,在西安的商业综合体里开设了袁家村的品牌餐饮店,正在加紧打造全国连锁店。这是一种相当超前的设想,已经走出了一种立足乡村、吸引城市的道路,这只是它的第一步。

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是把人吸引进来;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农村主动走向城市。袁家村在这方面是先行者,不断走向城市,进入城市的黄金区域、黄金地段,、推广品牌、发展产业、做大自身。可以说,袁家村不是等着城市来带动,等着城市来投资,等着市民来消费,而是主动走进城市,按照商业逻辑在城市中闯出一片天地,这是一种双赢。

乡村振兴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引入城市现代生产要素的道路,调动社会资金和人才向乡村流动,实现城乡的资源互动。城乡融合的基本逻辑就是行政手段、市场手段和社会手段。而在市场手段里面,既包括通过改造自己的投资环境吸引别人进来,同时也包括自己走出去,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05

利益共享:尊重农民意愿 保护农民利益

外来资本、市场化项目进入村子的时候,有可能会冲击到村民在产业中的收益,有效保障村民的利益非常重要。关键是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以后,和农民的合作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决不能搞强制的流转,强制的合作。如果能够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和自主决策,短期内利益受损的情况几乎不太可能发生。二是从在制度设计上既要考虑短期,也要考虑长期,就是既要考虑现在的问题,也要考虑长远的问题。强化工商资本带动小农户对接现代市场的机制,形成利益共享机制,特别是形成农民实质性参与的机制。三要防范经营风险。可以借鉴江苏、浙江在土地流转时设置风险保证金的作法。经营失败的项目可以收回土地经营权,把土地恢复原状。

袁家村很多项目是由村民集资入股,最后实施收益分成,在袁家村品牌走出去之后,村民仍然能够从中获得收益。村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在袁家村这个品牌里面本身是占股的,所以袁家村的品牌,哪怕做遍中国,做遍全球,每个村民在其间或多或少都能收获不同程度的收益。品牌做得越大,村民受益越多。这样就形成了“大河有水小河满”。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农村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商业化。那么从长远来看,如何保证村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呢?核心就是坚持“两山理论”,任何开发行为绝对不能破坏青山绿水,不能破坏农村基本的生活环境。当然,发展乡村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人流量,晚上可能还有一些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或酒吧街等,需要产业区和生活区适度分离,这个完全可以做到。


作者王建康系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青联委员、省决策咨询委员

乡村发现转自:西部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