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1岁的人格与智力的发展

 百阅知天下 2019-01-14

一、人格的发展:信任对怀疑。
在这个阶段,孩子主要建立的心理能力是信任,没有建立起来,便会形成怀疑的特质。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具有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而信任的建立靠的是婴儿在需要的时候,抚养人是否能够及时出现。从0-6个月期间的孩子,是完全没有语言表达和自由支配行动的能力的。6-12个月的时候,虽然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支配自己的身体,但是,如果抚养人不注意看护的话,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而意外造成的不安全感对婴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父母在这个阶段能够对于孩子的需要给予回应,并尽量以一种从容的心态,这样会在婴儿的内心建立一种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同时也会加强对自我的认可。
孩子哭闹的时候,如果不是渴了饿了,拉了或者尿了这些生理需要,就是心理需要,比如,想要和人亲近,或者想换个新鲜的环境。如果大人在这个时候已经很累了,可以试着坐到婴儿床边,用手拍拍孩子,有时嘴里可以哼些轻柔的调子;或者给孩子换个姿势,换个空间,来满足孩子对新鲜感的需要。
在回应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大人的耐心,让孩子处在一种轻松从容的氛围当中最有益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智力的发展:感知运动阶段初期
这个阶段的婴儿,通过反复练习刚出生时仅有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吞咽、握持、拥抱以及哭叫和视听,来和这个世界进行沟通。在反复练习沟通中,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了发展和协调。
在这个时期,尽量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婴儿可以自主地活动和观察周围环境。不是必要,不要干涉孩子正在进行的动作。
每个人都有依恋他人的需要,同时也有自我成长的需要。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在抚育这个阶段婴儿的时候,既不要让爱泛滥,导致孩子没有自由成长的空间;也不要为了过早地训练乖孩子,忽略了婴儿依恋的心理。过度的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不愿意成长。而严格的训练,会阻碍孩子感受爱的能力,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幸福感。
人的成长是由人格和智力这对双螺旋线构成的,它们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良好的人格是智力发展顺畅的土壤。同样,健康发展的智力会帮助奠定良好的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