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经验:四逆散临床应用心法

 康泰wjr图书馆 2019-01-14

一、 四逆散用方心法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治疗热邪传里,阳郁不伸所致的热厥证的名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清阳而解郁热;枳实入中焦 归脾胃,降浊气而消痞结。二药合用,一升清,一降浊,使气机通畅,升降正常;白芍养血柔肝,和营敛阴,缓急止痛,与柴胡并用,一升阳,一敛阴,刚柔相济, 动静结合;与枳实相配,一气一血,调其气血;甘草调和药性,又可健脾益气,芍药甘草配伍,还能增强缓急止痛的作用。四药合用,具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理 顺气血津精的升降出入,恢复枢机运转之功能。


本方所治病位在肝脾,脾主运化,是气血精液升降出入的枢机;肝主疏泄,能促进脾胃的正常运化,肝疏脾运,才能维持人体“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 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正常升降运动,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则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都会发生病症(《脾胃论》)。所以,升降失常是产生内伤 病变的主要关键。四逆散方功能恢复枢机之正常运转,足见其治疗适应症的广泛。


本方证的病机特点是阳气内郁,后世引伸其意,凡气滞、湿阻、热结、血瘀、或热毒瘀结等所致的肝气不疏、肝脾不和、肝胃郁结、肝胆湿热等证,均可用本方加减 治疗。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是胸胁满闷,心下痞满,舌红或舌质基本正常,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细数或重按有力,多为实证或虚实夹杂证。临床应用如原文载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虽属少阴病,但所列证候涵盖上中下三焦诸多病证,常可用于具备以上病 机的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肝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炎、胃肠功能紊乱、乳房小叶增生、痛经、月经不调、肋间神经痛、咳嗽、心悸、失眠、头痛、梅 核气等症。气滞甚在本方基础上加香附、佛手、川楝子、广木香等,湿阻加苍术、厚朴、薏苡仁、白豆蔻、陈皮、法半夏等,热重加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金银 花等,肝胆湿热加金钱草、夏枯草、茵陈等,热毒甚加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等,血热血瘀加赤芍、丹参、丹皮、生地、桃仁等。亦可结合方证选配成方,如与左金 丸相配则清肝降胃,与良附丸相配则疏肝温胃,与金铃子散相配则行气活血、散结止痛,与丹参饮相配则活血行气化浊,与四君子汤相配则健脾养胃助运,与百合乌 药汤相配则安中调气,与四物汤相配则养血活血,与失笑散相配则散瘀止痛,与平胃散相配则疏肝燥湿和胃,与小陷胸汤相配则清热化痰散结,与三子养亲汤相配则 化痰消滞通便。


本方使用过程中偶可出现大便溏稀,一般为疾病有转机的表现,往往随之病情出现好转,但若便次过多,便质清稀,则枳实应减量,或将枳实换成枳壳,以减其通降作用。本方用于治疗疼痛者,白芍用量宜大,常可用至每剂30克以上,以增强柔肝缓急止痛的作用。


二、典型病案举例


1、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案 


患者吴某某,男,64岁,泸州技术学院退休教师,2004年3月4日初诊。患者因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3月余,曾2次住泸医附院消化内科,均经输液、禁食、 静滴抗生素等临床治愈出院,此次于2日前,因进食略多,又出现上腹部持续闷痛,阵发加剧,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及黄色苦水。检查:痛苦面容,口干欲饮 水,水入即吐,小便黄,大便2日未解,腹部膨满,压痛明显,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体温37.40C,WBC12.0×109/L, 血淀粉酶220U(温氏法),尿淀粉酶320U(温氏法),腹部B超胆囊壁粗糙,胰腺增大并见回声减低,胰内无钙化点无结石,患者不愿住院,要求中药治 疗。诊断:腹痛,肝郁气滞,湿热蕴积(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以四逆散加味治疗。药用:柴胡10g,白芍30g,枳实10g,厚朴10g,丹皮10g,赤芍 15g,黄柏10g,金钱草15g,栀子10g,败酱草15g,红藤15g,蒲公英15g,广木香9g,生甘草3g。


3月7日复诊,呕吐已止,腹痛减轻,大便已解,已能进流汁,苔仍黄腻,脉弦,药既见效,嘱按原方再进4剂。


3月11日三诊,患者病情更见好转,腹胀痛基本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苔薄黄,脉弦细,原方去栀子、厚朴、红藤,加郁金15g、丹参15g、砂仁6g,7剂。用上方加减观察1月余,血尿淀粉酶正常,B超胰腺已无肿大。随访1年无复发。


按:胰腺炎的病因以饮食不节、胆道梗阻居多,其它如感受六淫之邪、蛔虫上扰等亦可引起。本例因饮食失调引起,浊邪阻滞气机,致肝脾不和,湿郁热结,气、 湿、热结聚则生热毒,热毒不解,必致血瘀,即所谓“毒热炽盛,蔽其气.凝其血”(《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故在治疗上我们根据病机实质,确立疏肝理 气、通腑导滞、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为治疗大法,选用四逆散加味。方中柴胡、枳实疏理气机,厚朴助枳实散结消痞,厚朴与枳实合用还有通腑作用,黄柏、栀子、 金钱草清利肝胆湿热,蒲公英、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败酱草、红藤还有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丹皮清热凉血化瘀,广木香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使气机流畅,湿、热、毒、瘀消散而病情得以痊愈。本方的特点:一是没有用大黄、芒硝等通腑药而腑气得通,二是没有用镇痛药而疼痛自除,三是注意了热毒化瘀 这一病机,加用解毒散瘀的药物,使病情痊愈而无复发。


2、咳嗽案 


患者徐某某,女,36岁,工人,2006年9月27日初诊。主诉:咳嗽月余,伴胸肋部疼痛1周。患者在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流清涕,无寒热,即口服阿 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病毒冲剂、止咳糖浆等,后又改为青霉素静滴,1周后诸症均愈,唯咳嗽仍不止,吐少量粘痰,且于 1周前出现右侧胸肋疼痛,疼痛与咳嗽无明显关系,口微苦而干,乏力,寐差,二便正常,胸透及B超正常,舌边红苔薄黄,脉弦。诊断:咳嗽,肝火犯肺肺失清肃 证,给予四逆散加减, 处方:柴胡10g,白芍20g,枳壳9g,川贝母10g,瓜蒌壳15g,黄芩10g,栀子10g,桑白皮10g,麦冬15g,五味子10g,郁金15g, 甘草3g,4剂。


10月2日二诊:咳嗽明显好转,按上方继续服3剂。


10月5日三诊:咳嗽已止,胸痛消失,上方去黄芩、栀子加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0g,5剂。 


按:《素问·咳论》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本病为表邪内郁,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以至肺失宣肃,治疗当清肝泻肺,疏 利气机,气行而郁解,使诸症得以消除。方中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黄芩、栀子、桑白皮清泻肺肝之火,郁金理气和络,麦冬滋养肺阴,川贝母、五味子敛肺止 咳。全方合用, 使郁火得清,气机得疏,肺气宣肃正常,诸症得消。


3、附件炎案 


患者唐某某,女,48岁,工人,2010年5月12日初诊。主诉:右下腹痛反复发作伴白带多2年余复发4天。病史:患者于2年多前劳累后出现右中下腹阵发 绞痛,妇科检查示:右侧盆腔组织增厚有压痛,诊断为盆腔炎,经中西药治疗后症状消失,但此后仍常有右下腹痛且白带多,此次于4天前症状复发。现症:神清合 作,一般情况好,无寒热,腹软,右中下腹隐痛伴坠胀,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白带量多,黄白色有腥臭味,口干苦,纳食正常,二便正常,舌体淡胖边尖红,苔 黄白腻,脉弦细。诊断:带下病,肝郁脾虚兼下焦湿热证,治宜疏肝健脾清热除湿,方用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10g,白芍30g,枳壳9g,苡仁20g,山 药15g,黄芪30g,白术10g,黄柏10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白果15g,赤芍15g,丹参15g,炙甘草5g。


5月17日复诊腹腔痛减轻,白带明显减少,上方继服4剂。


5月21日三诊,腹痛消失,白带少量,色白无臭味,舌体淡胖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病情已基本缓解,上方去败酱草、白果加菟丝子15g、续断15g善后,1年后患者因其它病来诊,腹痛及带下未见复发。


按: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毫毛部,沿足跗部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挟胃属肝络 胆。本患者右下腹痛故病位在肝,多因正气不足肝郁脾虚,外邪得以入侵而起病,湿热内蕴不得外泄,循肝脉下注而为带下,量多有臭味,湿阻气机热伤血络,以致 气滞血瘀而腹痛。治宜疏肝健脾、清热除湿,方用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黄芪、白术、山药、苡仁健脾除湿,赤芍、丹参活血化瘀,黄柏、蒲公英、败酱草清热 解毒除湿,白果止带。由于妇女带下与肝肾亏虚外邪易于入侵胞宫有关,故于病情好转后又加菟丝子、续断补肾以固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